近日看嚴浩先生在蘋果日報寫有關孫中山之事,頗有感觸。
少時讀書,孫中山為國父,幾為完人,一生為革命,新舊三民主義,總理遺囑:"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容不下一點瑕疵。然而,多讀點書,看到一點負面新聞,他別號孫大砲,吹得就吹;辛亥革命成功之日,他在美國唐人街當企堂,讀報看見革命成功後才趕回中國。當日為求有錢革命,向日本人開下不少今人看來賣國的條件。不過不用深責,我看是順口開河,反正當時國是清朝的,只是一個Out of Money Option,不明日本人怎會相信,孫大砲只求錢先到手,立國後再作打算。此外,孫中山原名文,字載之、號日新、逸仙,無中山之名。只因在日時改名"中山樵",中山此日本成了日後之名。這也夠爭議性了,旅日是否要改日本名,是否要討個日本老婆,又生下中日混血的女兒,我不知道。
多讀書還是好的,但越讀越覺當權者喜騙人,窮一生精力可能還是未明真相,無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