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30日 星期三

奧運精神

人皆說奧運精神,但奧運精神到底是什麼?

上網查看,眾說紛紜,我覺得較可信的是以下摘錄:

根據古伯丁男爵創立的奧運憲章,奧運的宗旨是「通過開展沒有任何形式的歧視﹐並按照奧林匹克精神﹐以相互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精神的體育活動來教育青年,從而為建立一個和平而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貢獻。」重在參與、不畏失敗的精神,這也是奧林匹克精神的重要內容。

奧 運會從一定意義上說是全世界不同文化匯集與展示的盛會,奧林匹克精神強調相互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對待,使人們擺脫各自的文化偏見,反對以種族、宗教、 政治、性別或其他理由對某個國家或個人的任何形式的歧視,以世界公民的博大胸懷,容忍、尊重、欣賞和借鑒別的文化,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和平、友好、寬容、共同進步、『更快、更高、更強』應是奧運的具體內容。重要的,奧運是體育活動,是全球盛事,有人的地方便有政治,奧運不涉政治是不可能的。但因奧運發生的事,和奧運本身是要分開的,奧運本身是運動會,理應是運動員的事,正如世界盃的主角是足球員,奧運會的主角應是運動員,最好詮釋奧運精神的,應是運動員本身。因此,運送火炬的人如果與體育沾不上邊,實在說不過去。

香港120人火炬手名單內,42人為運動員,其餘78人為各界代表,銀行界也有。如果霍英東先生在生,由他作火炬手,我絕無異議,但今天曾慶梓先生以74高齡,成為火炬手之一,實難叫人不覺得是分餅仔遊戲。奧運商業化、奧運分餅仔化,如果有幸成為火炬手還說很榮幸的,我說本來是的,但在香港,你傳的不是火炬,只是餅仔,由北大人分下來的餅仔,有何榮幸可言?

以前看圍城,錢鍾書說中國人很利害,外國的好東西來一件、毀一件,這句話,到今天仍有效。

2008年4月29日 星期二

繼續登相




近期不斷登相,只緣有新鏡新機在手,各位忍受了。各位請看第三張,做模特兒真的很慘,被蚊咬得很利害。

2008年4月28日 星期一

Accumulator

今天信報《金融圈內》專欄一篇文章題為《必須承擔最終投資決定!》(作者錢志健先生),談及Accumulator,他有兩個朋友,一個投資Accumulator,另一個賣Accumulator,買的損失慘重不用說;賣的因去年不落力賣此產品,被上司照肺,做不到Target,但今天變了公司的英雄。

文中一段最有意思:"大調整時只有少數人能夠冷靜地面對市場。也有很多大商家,廠家不應只在出事的時候去怪責中介人,即你的私人銀行家。坦白講,你的banker不是神仙,他也有壓力,他你打多幾場高爾夫球都好,也無法保證你可以一定賺錢!"

作者提醒投資者有三大投資戒條:
  1. 及早離場;
  2. 分散投資;
  3. 嚴格執行減低出入次數

最後,作者更指出:"投資是一樣你窮一生精力、時間也沒法保證一定有回報的事情,所以毋須強求!大家不妨把時間放進一些投資以外的事情,找一個平衡點。"

作者苦口婆心,但聽得進、記在心的能有幾人?

2008年4月27日 星期日

我的iPhone



今晚又試近攝鏡,用40D來拍,機身比較好用,效果好像差不多,話不多說,請看相。

再談張居正

一共七本的張居正傳我看了五本多一點,對這鐵面宰相識多了點。事實上能否真有一個全心全意為國家,不惜得罪天下人的人我存疑。張居正只是不得罪皇帝和李太后,其他的人阻路者死,不賣清官的賬,只緣清流不是做事人,看自己的名聲比國家為重。貪官更不足取,只有循吏才為其重用,但官場上循吏不是多數。

十歲的皇帝會成長,漸有自己的主意,張居正的強勢註定為悲劇,張居正不姓朱,除非他能當上第一把手,他的改革才會成功。人皆說改革派沒好下場,王安石、張居正皆如是,唯有鄧小平,只有他才能改革成功,細看其中不同之處,鄧小平是大權在握,他不是臣子,實際他是皇帝,有權便能改革,這是他與其他人最大的不同。

2008年4月24日 星期四

昔日奧運聖火

1964年,日本東京奧運,聖火傳來香港,火炬手皆運動員,港督在最後接過火炬點火,有皇家蘇格蘭軍樂團演奏助興,當時九號風球高懸,現在觀片,覺得是一件民間盛事,奧運本身帶來市民的喜悅,是開心的。

今天奧運聖火又來香港,竟成了分餅仔遊戲,有政治名人、明星做火炬手,為什麼電影頒獎你不找一個運動員上台,奧運要明星充撐?整件事像是鬧劇,讓人忘記了奧運真正的意義,令人不開心。

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平日風風雨雨,夠了,可不可以讓我們以欣賞、欣慰的心情迎接奧運?

2008年4月23日 星期三

近攝鏡



今天買了Canon 250D近攝鏡,放在我的50mm鏡頭,試拍了幾張,效果不是很好。如果能用500D,效果應會好一點。

2008年4月22日 星期二

世界是複雜的,人類必須將現實發生的事簡化才能理解。

奧運舉行在即,西方世界不知是否有預謀發起抵制活動,由蘇丹事件開始,接著西藏事件,至今CNN事件,不能不說這是有預謀的一連串活動。別忘記,如果不是911轉移了美國朝野的視線,布殊政府在上台後是將中國放在假想敵的位置。非敵非友,是當時美國對中國的定位。當時的傳媒也在妖魔化中國政府。美國傳統上都要有假想敵,蘇聯倒台,中國幾乎是理所當然成為社會主義陣營的大哥,亦是唯一有潛力和美國對抗的對手,現在不壓一下你的氣焰,將來坐大了,你誰也不怕。

自由、人權、民主敵不過利赤裸裸的利益,國際政治,說得難聽一點,純粹是實力比拼和分贓,表面的仁義道德是遮羞布,不管東方、西方,暗地裡幹的可能都一樣,差的只是包裝。

單以包裝來說,這次奧運的比拼實不如西方,他們道理不強,但仍佔上峰,只因遊戲規則是他們定的,中方仍未有足夠實力定世界的遊戲規則,加上被中共以民族主義調教大的八、九十年代生,容易以簡單的民族主義主導思考,圍家樂福,給西方予現代義和拳的感覺,論外觀已輸蝕一大截。中國要與世界接軌不是易事,價值觀不一様,自我形象也不高,易被人挑起情緒,在老謀深算的對手前易被計算。泱泱大國不純是經濟發展能建起來的。

2008年4月21日 星期一

再試鏡


路燈






新潮稻草人


吐露港


學生

過了一個星期,今天我到中大試我的55-250mm鏡頭,仍用舊的Canon 350D,設定為ISO 400。

2008年4月18日 星期五

悼念伍晃榮先生



2008年4月17日一個令人不開心的消息,被網絡界封為神的伍晃榮先生逝世,離開了我們。

不經不覺,在電視上原來我也看了他卅年。是上一代香港人的典範,中學畢業,為揾食入了新聞界,廿四歲在商台採訪東京奧運,由不懂體育成了名體育記者,後來在無線因頻臨被炒,一怒之下創出了為人津津樂道的報體育強烈個人風格,是香港的傳奇,只可惜新一代的香港人因過度被保護,失去了如伍先生般頑強的生命力。

我最深印像的是他退休後,一次和林尚義講波,他問林尚義在水戰時如果他是教練會叫球員怎樣踼,林說就這樣踼,伍聽了後即說如果這樣教波不是很容易,只要在更衣室跟球員說贏波便可以了。別人在林尚義面前肯定不敢說這話,就只有伍晃榮會,而且很好笑。

人生是如此的了,每人總有謝幕時,如古龍所言,重要的是來過、活過、愛過。



2008年4月17日 星期四

連動債

香港的結構性產品,台灣叫連動債,香港阿Q(accumulator 或 I kill you later)出事,台灣也有人投訴連動債。

一般人買東西如果不清楚不會買,就是買一部相機也四處打聽好不好;買連動債却在不了解的情況下投入一生的積蓄。今天看信報的羅耕說常識,說"失敗,未必與學歷或年資有關,往往是缺乏常識所致。"本人絶對認同此話,風險管理也是常識,有人說過,所謂社會科學(Social Science),nothing more than common sense.

常識是什麼,劉天賜以前在新亞的週會中說過,大學生不要做什麼知識份子,其實要做常識份子。常識要平時積累,多問、多看不同的書才會有的,在現代社會,是不是要求高了點?

2008年4月16日 星期三

Pricing

風險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是pricing,許多人都認為pricing涉及許多數學模型,BS model、CIS一大堆公式,所謂火箭專家是指這些。問題是公式歸公式,如何取得市場數據是一大難題。如果市場夠深度,有足夠的買賣,如股票市場的藍籌股,你我都識pricing:成交價便是市場價,不須複雜的模型。然而,像外匯、股票等成熟市場沒人會覺得有錢賺,太透明了,許多銀行家都這樣說。水至清則無魚,不做這些產品,轉到虛無飄渺的東西。什麼Volatility、Credit Derivative 便出籠了。

所謂volatility、default probability,主要是指概率的東西,從來不易量度。請問0.1%的倒閉機率、跟0.2%的倒閉機率有什麼不同?是主觀判斷還真的是計出來的?有人說,是計的。市場上債券的Credit Spread即可反映市場認為該公司的default probability。問題回到這裡:如果市場有足夠深度,參與者夠多,像外匯市場情況,這說法的可信性較高。然而,真正的情況是,Credit spread後面沒足夠的成交支持,據此估計的default probability,會比我主觀判斷的準嗎?

當次按危機發生後,債券市場沒成交,所有credit spread、各種CDS level,都是斷估,強如Markit的各類 Index,也是靠估,利用此等所謂市場數據估出來的所謂mark to market價,比靠估還不如。今日讀Bloomberg news,見了一句話:

"ABX, CMBX, any kind of X you like, are totally uncorrelated to any kind of underlying market," Swiss Re's Aigrain said at the Dubai conference.

一家穌黎世的再保險公司的CEO也說:

"The indices are jsut trading on their own account with no relationship whatsoever to an underlying cash market that's ceased to exist."

Index 本身有買賣,往往和真正的市場分開。市場旺時還會有arbitrage,使兩者一致;在現在市況,可能真的會兩不相干,買賣兩閒的所謂市場價(只是level,不像超市般ready to sell),你相信它真的是你的問題。

更恐怖的是,文章中說:

Markit doesn't have data on the amount of trading based on exchanges because the transactions happen outside of exchange, or over-the-counter, the company said in an e-mailed statement.

Markit group 的 Head of data products and analytics Kevin Gould在談及有關利用ABX或CMBX指數來估值時說:

"We don't think it's particularly relevant to use the index to value assets. It's a very useful tool for understanding the direction the market is moving in, but it is not necessarily a tool that one should use to value the cash asset itself."

看了以上的說法,作為風險經理,能盲目地相信指數嗎?以百億美元計的資產、銀行的減值都根據這些指數計算,現在說這些指數不可靠,世間還有更荒謬的事嗎?

這就是全球金融市場。

2008年4月15日 星期二

相片




今天再發兩張去年在小樽拍的照片,自己覺得不錯,黃婆賣瓜,自賣自誇。

2008年4月14日 星期一

新鏡頭的效果




星期天六時去試鏡,現在登上來給各位看看。我覺得中間的橙的顏色最好。

失望

昨晚看曼聯對阿仙奴,與上次看車路士對阿仙奴一樣,又是失望而回。

兩場比賽都是阿仙奴佔上風,同樣先開紀錄,但都迅即被扳平,跟著多失一球,以失敗告終。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歐聯對利物浦的比賽上。表面看似不夠運,實際有失敗的理由,阿仙奴前鋒把握力不足,艾迪巴若不能肩負重任,起碼不可靠,雲佩斯不在狀態,但無人可用(艾度達斯華之受傷成了致命傷),後防也不穩,球員普遍有疲態,這是兵源不足之過。

阿仙奴要三線並行只苦了球員,如果明年不增兵,到季尾仍會有同樣情形發生。如果享利能回歸,對阿仙奴是否好事呢?

2008年4月11日 星期五

張居正傳

近日在新亞圖書館借熊召政所著《張居正傳》閱讀,此書可看性頗高,說的是歷史故事,但穿插了不少有趣味性的東西,各人的神態、性格活靈活現,拿起了書放不下,是近年較少找得到的精彩作品。

明朝是別有特色的皇朝,好皇帝沒多少,怪皇帝特別多,和大臣嘔氣廿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當和尚的建文帝、帶兵出征被俘又重奪帝位的明英宗;此朝特別多太監當政,劉謹、魏忠延;又有奸相嚴嵩;又有一怪清官海瑞;又有被屈猛將于謙、袁祟煥、戚繼光;各式各樣,各自各精彩,有空可看看明史。

人說朱鎔基像張居正,張居正任首輔十年站在權力高峰,使明朝中興,但死後家散人亡並險被皇帝開棺戮屍。相比之下,朱先生幸運得多了。

2008年4月9日 星期三

診斷

國際貨幣基金會把是次次按危機歸咎於:
  1. 監管不足;
  2. 對結構金融產品風險認識不夠

這是老生常談,對第二點我的看法是不只是對結構金融產品風險認識不夠,應該是對金融產品認識不夠,賣的人不知是什麼,買的人又不知是什麼,包裝之複雜不是一個普通大學畢業生能明瞭,大家都是賭一鋪,市面充滿誤導的宣傳,小市民走入銀行,會被笑面迎人的職員推銷他們也不懂的所謂投資產品,銀行職員真的沒騙客戶,只緣他們也被投資銀行騙,千萬的收益從小市民的口袋流入巨鱷的錢包,奈何。

天真





以上兩段片都有天真,都是香港有關的經典。香港人真的很天真和簡單嗎?現在回頭看,挺董是笑話,挺嬌是無聊,再過十年,當事人和你、我又會變成怎樣?

2008年4月8日 星期二

奧運

奧運聖火在各地傳遞,都有藏獨份子和無國界記者騷擾,消息傳來,在巴黎三次熄滅聖火,縮短行程。

我覺得對要對北京示威不一定要阻撓傳送聖火。如果我們尊重奧運精神,要分開奧運與奧運主辨者。當年德國納綷主辦奧運,各國還要去參加,到1980年,美國帶頭杯葛莫斯科的奧運會,及後蘇聯報復,東歐集團各國也不參加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損失的只是運動員。雖則體育不涉政治僅為神話,但可不可以分清對象,聖火是奧運的象徵,不是北京的象徵,阻撓聖火是對希臘奧運傳統的不敬,西方傳媒不宜將此活動妖魔化。

西方對中國的崛起又愛又恨。龐大的市場帶來不少商機,但共產中國的意識形態與西方格格不入,互相猜忌,牽後腿,借奧運一事騷擾你是少不免了。中國既要揚名立萬,現要忍受此等滋擾,不強出頭,和平崛起有時只是願望,你想是一會事,事實又是另一會事。

2008年4月7日 星期一

急功近利

蘇先生今天的blog談到投資、投機問題,重要問題在於沒人會腳踏實地,每事很快要有回報,不會有人喜歡做實務。從前說萬丈高樓從地起,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現在喜歡說炒股票,一年要多少回報,進修是指取Desination,不是要學業務,每事功利化,本少利大。這不是做學問的態度,所謂默默耕耘是不存在了,工作態度也沒了。問題在人生長河,不打好基礎,什麼才對自己最有利?所謂吃虧、所謂佔便宜,到底怎樣量度?是金錢還是滿足感?誰者為重?

2008年4月3日 星期四

Systemic risk

"Systemic risk"這名詞不好譯,有人譯作系統風險,不要查Wikipedia,它所說的Systemic risk不是我想說的,我說的是整個系統崩潰的風險,以下是抄自 Kaufman and E.Scott 所寫的"What Is Systemic Risk, and Do Bank Regulators Retard or Contribute to It?"中的定義:

Systemic risk refers to the risk of probatility of breakdowns in an entire system, as opposed to breakdowns in individual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is evidenced by comovements among most or all the parts.

昨晚貝南克論述為何要出手拯救Bear Stern時,指出此公司已面臨清盤,若不出手,任由其資產在市場拋售,必然導致資產價格下跌,市場信心盡失,其影響不用局限在金融界,還會損害實則經濟,貝南克所說的就是系統風險,這是中央銀行致力避免的事。權衡利害,這已不是道德風險問題,是危機管理問題,若發生幾間大銀行相繼倒閉事件,世界經濟便神仙難救,這不是高唱自由經濟能解決的。

個人看法,FAS133或IAS39也是這次危機的原因之一。以往許多資產以成本入賬,沒任何defaul 情形下,不會對當年的收入有壓力。在2005年後,無論你的資產是長期或短期投資,都要計市價,此規定看似公平,但問題是何謂市價?不是所有的金融資產都有第二市場,一旦要mark to market,什麼價都可能發生,當金融危機發生,本來可以持有的資產,可能因市場下跌而被迫出售,拋售時又進一步壓低同類債券的市價,又有更多人要拋售,做成惡性循環。

現在管銀理銀行的CEO都有羊群心態,股東都看眼前利益,香港的銀行在一年以前還在追逐極低spread的結構性債券,每人都知日後可能有問題,但今天每人都在做,又錄得高的淨利息收入,你不做便落後大市,現在齊吃苦菓,但若時光倒流,仍只能作此決定,似乎這是宿命,不以人的意志轉移。

2008年4月2日 星期三

谷底反彈?

昨天Dow Jones升了三百九十一點,金價跌穿九百元,美元反彈,兌日圓高見101.90,Lehman Brother、UBS集資成功,美國國庫券下跌,將八個月來的市勢反轉,有人稱八個月的因困難時期終於過去,我認為這是在漫長黑暗的隧道內見到的一點光,雖然未走出困境,但現在已看到希望,儘管未來仍會有反覆,但比今年年初更差的機會不大,這不代表好景重臨,仍算是好消息。

以前曾在此Blog引述專家意見,當市場人所有人都覺得持貨不舒服時,市場可能已見底;市場要有轉機,是當斬頭的貨沽得七七八八,貨由弱者之手轉到強者之手時,又當大戶收集完畢,利好消息便會傳出,引誘其他人入貨,此時,市場是反彈還是轉勢,沒人說得準,說不準才是市場好玩的地方。我等小市民在沒資訊的情形下,只能假設市場的波動是random的。越多事假定是random,證明自己所知不多,古語有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以無知去投資,是否也是危險?

2008年4月1日 星期二

絶地反擊

星期六晚在家看熱刺對紐卡素,實為基謹執教以來翻身的一仗。

儘管在上一場紐卡素對富咸已打响勝利之門,但仍未能說明紐卡素重踏勝軌,今次難得的是上半場入球機會一一錯失,反被攻入一球,眼看重蹈以往覆轍(像對曼聯),一失球兵敗如山倒,此時紐卡素依然奮力反撲,憑畢特的入球扳平,下半場更佔盡先機,謝列美的自由球,奧雲及馬田斯的入球,造成四比一反勝的記錄。同週阿仙奴在十人應戰下,先失兩球,作客反勝保頓,同為絶地反擊的代表作。

勝負有運氣成份,難能可貴的是在劣勢中仍有對勝利的渴望,不輕易言敗才是可欽佩之處。就這一點才說紐卡素已踏入正軌,雖然後防仍有很多問題,期望下季有脫胎換骨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