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1日 星期一

又一年

去年九月十五日,雷曼倒下去,引發過去整整一年的驚濤駭浪,不平凡的一年,不想再重複的一年。

一年過去,可怕的是金融世界沒實質改變,大得不能倒,銷售複雜產品,股市繼續升,經濟繼續不景,我們面對一從未有過的經濟現象,經濟大衰退,但全世界一齊印銀紙救市,Deflation在先,hyper-inflation將至,無人知道經濟會怎樣走,to be or not to be,去馬還是留一手,正如二八亂穿衣,可能都可以。

面對不確定的世界,做事或不做事都會犯錯,這是不是風險?

20thboys3  20世紀少年ー最終章ー ぼくらの旗 予告篇

期待中

2009年9月16日 星期三

嬰兒潮

戰後Baby Bloom的產品,於今步入中、老年,這批人多見證了時代由舊轉新,老的一套價值觀和新一代的價值觀都存在他們身上,既老餅又新潮,好玩也會迷惘,轉折的一代,可能是以後歷史學家給這一代的評語。

我理解的這一代,應是現在四十五至六十五的一群人,看到粵劇的流行,見證八十年代在MP3出現前賣唱片的盛況,六十年代嬉皮士、七十年代男人長髮,九十年代互聯網興起,廿一世紀Handheld Device的熱潮,直比廿十世紀初飛機的發明、汽車分期付款、電視的出現,都是改變人的生活模式的劃時代創舉,資訊越流越快,新事物越來越多,年齡變了負累,分分鐘跟不上科技轉變,活得又像是方便,又像是累,矛盾。

世間在變,惟人心不變,色相均為外物,科技發達,你有時間看看自己的內心,知道自己要什麼嗎?

2009年9月14日 星期一

1995 林子祥 Ah Lam 日記

懷舊

下一次金融危機的成因

網上看到,轉載如下:

其實都是新瓶舊酒,金錢遊戲,每次資產泡沫的原因。

第一次买房时,虽然我有能力一次性付清全款,但我还是不愿意那么多的现金被房子压死。那时,正流行“零首付”,于是,我一分钱没花,贷款18万买了房(贷款期限为一年)。

  一年期满,要还房款和利息了。也不知道是我幸运呢?还是我倒霉!那时,我的资金被一笔业务占用了。为了业务,我不仅还不起房款不说,还得另外新增贷 款。迫不得已,我找老关系——银行的信贷部经理沟兑。当我吞吞吐吐的把“延期还房款并另外新增贷款”的要求说出来后,没想到,信贷经理却诡秘的一笑,非常 爽快的答应了。


信贷经理给我出的主意很简单:让我老婆,以两倍的价格,贷款买我的房子,贷款期限也是一年。

我后来的买房经历都与此类似,也就是:坚决的不掏一分钱,全部用银行的贷款买房子;然后,如果遇见不明真象的投资者(说是投资者,其实是傻帽)买房,那就高价卖给他。如果一直没有投资者买房,那就不断的把自己的房子加价转贷给自己,不断的用银行的钱来还银行的债。

  并且,我是开典当行的,与银行的关系是一般人无法比的。一般老百姓买房,大都选择20年按揭,而我买房从来都是只贷款一年,到期了才还本金和利息。这样操作,不用交月供。而贷款到期后,我只须做做“纸面文章”转贷款一下。实际上,我一分钱也不用掏。


房子修好后,开发商在正式开盘前,通常要举行一个“内部认购会”。这个内部认购,其实就是开发商召集公司内部员工和一些象我这样的、相熟的炒房客(或者 干脆是一些从招聘会上收集的、众多的、应聘者的“身份证复印件”),以这些人的名义来买房子,全部用银行贷款来买。这,就是所谓的“开发商囤房”。
  并且,此次交易上报给银行的交易价,必须比实际的内部交易价提高30%。为什么?因为贷款买房要首付两成啊!举个例子,如果你想收回100万,那你就 必须以130万的房价向银行贷款。这样,银行给你的钱就是:130万×0.8=104万;你实际装进口袋的钱就是:104万—4万(给相关银行人员的“好 处费”)=100万。

  就这样,通过开盘前的内部认购,开发商其实已经成功的全部收回了投资,把所有的风险转给了银行。到这时,开发商才会开始打广告卖房子,并归还“买地的银行贷款”和“修房子的建筑商垫资”。


后面的操作方法,其实与我炒房的方法是一样的,也就是:“如果遇见不明真象的投资者(说是投资者,其实是傻帽)买房,那就高价卖给他;如果一直没有投资者买房,那就不断的把自己的房子加价转贷给自己,不断的用银行的钱来还银行的债。”

  不过,由于已经收回了按揭贷款的首付款,所以后面的操作并不需要每一次都加价30%,只需按着楼市房价本来的上涨幅度加价就可以了(即每年上涨14%左右)。

  什么?万一房价上涨幅度不足于支付贷款利息怎么办?笑话,你什么时候看见过中国楼市的房价上涨幅度低于当年的贷款利息了?

  明白了吧!这,就是中国楼市的房价只能上涨不能下跌;并且,房价的上涨幅度还不能低于当年贷款利息的真正原因!!

  想想就觉得可笑,居然有学者说,“建筑成本和地价的不断上涨,是房价飞涨的原因。”这简直是扯蛋!其实,“金融成本”才是房价构成的大头,至少要占目前房价的50%。

  以上海倒塌的莲花河畔景苑为例。网上公布,其楼面价格不到604元/平方米,建筑成本也不到1300元/平方米(其实,网上公布的建筑成本并不准确。 市法院电梯公寓的建筑质量总该比它好吧,建筑成本也没有超过1000元/平方米)这么便宜的房子,开发商为什么非得要把它卖到14000元/平方米呢?卖 低一点、少赚一点不行吗?答案是不行的。原因很简单,“金融游戏”是有成本的,每这样操作一次,房子就必须加价一次。只有不断的加价,上述操作才有生存的 空间。所以,莲花河畔景苑前年卖7000元/平方米,去年卖10000元/平方米,今年就得非要卖14000元/平方米。俗话说“豆腐盘成了肉价钱”。 这,就是“金融游戏”的代价!

  有句话道出了目前中国楼市的实情,“房子是用来炒的,不是用来住的;商品房是卖给银行的,不是卖给老百姓的。”

  请你想一想,现在的楼市,房价明明已经远远的超过了老百姓的实际购买能力(也就意味着房子永远卖不出去),为什么房价还会不断的上涨呢?并且,还要“量、价齐涨”呢?原因何在?正在于此!


   原因在于,银行内部人员与开发商其实是狼狈为奸的同伙。参与这项操作的某些银行内部人员决不是希望通过购房者支付贷款利息为银行赚钱,坦白地说,他们是 在参与分赃——他们与开发商一起盗取不义之财,将风险转嫁给国家银行,而买单的是真实的购房者。一旦真实的购房者无法买下这个巨单,银行就出现危机。 

  这时候,买单的就是全国人民了,国家必须银行注资,消除烂帐。国家的钱哪里来?印钞票!结果是什么?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老百性的钱不值钱了,或者说 老百姓的钱被抢了,被谁抢了?被国家抢去堵漏了,堵开发商和银行某些蛀出来的大洞。这个洞如此之大,堵住了也是一个丑陋的疤,而疼的永远是百姓。

  所以我会说——房地产业已经成为相关单位、相关部门团结起来瓜分国家金钱(其实是老百姓的存款)的道具。

  违规又有什么大不了的?银行官员们不怕啊!只要表面的纸上手续完备了,我就没有了责任。即使按揭贷款是假的,又有什么关系?况且银行有国家这个后台, 就是亏了也不怕,反正银行的官员们现在挣了钱就行。至于银行以后不行了,自然有国家来管,况且那是下届银行官员的事情。难怪中国银行的坏账率居然在40% 以上!原来,在中国,最大的腐败在银行!!


如果是普遍现象,为何还没有开发商被收楼呢?

   原因有许多,简单的有:

   1、你不关心房地产界的新闻。比如“曲沪平案”,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陆家嘴支行就收了楼,不得不成为了“房东”;

   2、由于开发商在银行内部的同伙,掩护工作做的好的缘故,案子没暴。

  掩护工作怎么做?很简单——只要一近债务偿还期,开发商就会和“银行内部的同伙”们一起,把房子又一次加价卖给(转按揭)其它的“身份证复印件”(其实,房子依然在开发商手里)。这样操作,开发商永远不会被收楼。

  虽然这样操作,房价会不断的上涨,并很快的远远超过老百姓的实际承受能力(也就意味着房子永远卖不出去)。但是,这样的操作,如果只从官样程序上来 看、只从表面的纸上手续来看的话,它是永远合法的。这就是银行官员们敢于给开发商打掩护的原因——因为以目前的银行制度来说,只要表面的纸上手续完备了, 银行的官员就没有了责任。

2009年9月8日 星期二

人事變動,對打工仔來說是難免的事,想變不得變,不想變又不得不變,也是人生常事。

公司有人事變動,本來早要發生的事今天才有改變,面對今天的變局,是意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人生常變,人也變得沒什麼了。留在公司是變,離去公司也是變,最後還是看自己。

世事常變, 變幻才是永恆,黃霑的詞,至今不變。

2009年9月3日 星期四

足球

上星期六看曼聯對阿仙奴,離奇地曼聯二比一全取三分,阿仙奴一方面是輸自己的烏龍波,但無可否認,曼聯多打一個,便是球證。

足球是全球熱門的運動,但也是科技最落後的運動,除了計時外,所有電子輔助都不用,重要的判斷球是否全用進球門是依賴肉眼,網球早己使用電子判斷,減低人為錯誤的因素,足球,一個如此重要的比賽,加上千萬計的金錢交易,球證一人可以左右球賽,是不是有點兒戲?

有時事太明顯,偏又改不了,有時改革,真的是幾代人的事,有權的人,有他的想法,不換人,事也改不了,但改,也不知是不是好事,世事太難了,想不通,不如早點睡覺。

2009年9月2日 星期三

夜半人狼

前段日子改用8仔高清解碼器,高清電視沒特別,反而不斷用它的錄影功能,專門錄深夜的粵語長片,看舊片,有恍如隔世的感覺。五十年代的香港,盡記錄在電光幻影中,片中年青的演員,許多已作古,不然也垂垂老矣,這便是人生。

今天在看曹達華主演的午夜人狼,懸疑恐怖片,當年驚嚇的手法,現在看來會好笑。意外發現年青的張英才,片中扮女子再扮男子,明知是男人,但當時唇紅齒白,真像一個女扮男裝的女子,俊朗中帶兩分嫵媚,有趣。年青的夏萍,今日的觀眾絶想不到她的樣子。

今日我觀人如是,他日人觀我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