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30日 星期一

二十世紀少年最終章

星期六看了第三集,終於知道誰是朋友了,和漫畫有同也有不同的地方,最後還是簡化了,又有機械人,有飛碟,朋友當了世界總統,要滅絕人類,為的是少時被欺凌,好像有點牽強,第一集的趣味性,在第二、三集沒有了,第三集要交代的事太多,成了反高潮,看了全片,不知怎評,看第三集其實真的想知道誰是朋友,其他的事實在想不通。片是反極權、還是敎小孩不要說謊,一句對不起,原來可以救回幾千萬人的性命。

2009年11月29日 星期日

黎明在望(粵語版)

黎明在望(粵語版) 歌詞:
憶起往事無限唏噓感慨 一生飽受挫敗痛苦歷風霜
未怨命運有淚自抹乾
每在風雨夜擁抱慰藉時
黑暗有盡時 不管窗外 雨怎傾...
風怎吹 永伴你身邊廝守
愛可添力量 待風消雨散黎明亮
此際剩下我 孤孤單單 悲悲切切
只等待噩夢快醒露曙光
渡過患難再共同覓理想 往後的歲月
苦痛要做人 歡笑也做人
一生總是 有恨有喜 歡欣悲傷
有聚有分 春風秋霜 我必須接受
莫灰心永向前途望 耳畔有聲音
呼喚我名字 願祝福至愛人無恙

知道不知道

另一版本

知道不知道/刘若英

可以一聽

第2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 黃子華棟篤笑

2003年的舊video,有水準

电影《上甘岭》郭兰英演唱「我的祖国」

這電影我看過。

敖包相会

1953年的電影,你看過嗎?

2009年11月28日 星期六

1958

鍾偉明先生突然逝去,引起懷舊之情,聽港台的經典重溫,在1958年三十而立,記念港台成立三十週年,發現有趣的地方,受訪問的嘉賓,男的每稱兄弟,女稱小妹,自敎有思古之幽情。

以往看舊片,常聽人自稱細佬,原來58年,男人會自稱兄弟,收音機要有牌照,播的是大戲,轉播戲曲。時代變遷,快九十年了,新人類聽來像是另一個世界。每個地方有過去,每個人有歷史,看看過去,緬懷一下,在急速向前的社會,不失為生活情趣。

香港是獨特的地方,可惜的是舊香港已經死去,作為特區,從此不一樣,好的、壞的、不知如何衡量,只知道不能再回到從前。

2009年11月25日 星期三

公投的意義

今天看了蘋果日報李怡先生的蘋論,闡明了五區總辭的意義,特作文抄公,轉載如下:

蘋論:籲請泛民以鋼鐵團隊參與總辭公投

2009年11月25日

五區總辭變相公投的焦點是公投,而不是補選。儘管名義上是五區總辭和補選,但實質上是公投。因此,不能以選舉工程的勝負角度去看這個行動,而應以公投成敗的角度去觀其意義與成效。
首先,為甚麼要進行這次公投?
一, 爭取實現真正普選,既是普世價值,又是香港市民逾二十年不斷致力的目標,現在已到了關鍵時刻。二,普選已不僅是理想,而且是現實的需要。近幾年政府施政頻 頻錯失,立法會振作乏力,其根源在於體制:行政長官的認受性太低,立法會對政府無力制衡,而立法會大部份功能組別議員表現差劣,卻能連選連任兼自動當選。 換言之,《中英聯合聲明》定下的「立法機關由選舉產生,行政機關對立法機關負責」這個體制未能建立。任由政府犯錯和任由議員差劣的體制若延續甚或擴大其弊 端,香港的政治、經濟、社會將會步向沉淪。因此,政治現實已到了不能不改變體制的時候了。三,中央已定下 17、 20的普選時間表,而政府的 2012政改諮詢則顯示,中央及港府擬想中的普選是假普選,不但擴大立會的功能組別,而且提高了特首候選人的提名門檻,政改諮詢提出的路線圖是一國兩制中 大陸那一制的路線圖,而不是香港這一制的真普選路線圖。面對假普選的設計,香港人不能不強烈表態。四,種種爭普選的行動,當然都有意義,但縱使一百萬人參 加元旦遊行,北京和港府仍可以說相對七百萬市民是少數。惟有公投才是最有力且無法扭曲的市民意向表達。
其次,變相公投是否符合「一國兩制」和基本法?
北 京反對《中英聯合聲明》進行公投,因為它認為香港人在中英交易中不應有角色;北京也反對將《基本法》交港人公投,因為它認為這是「一國」的主權。這些,我 們都不去質疑。但現時要進行的變相公投,不是就《聯合聲明》、《基本法》甚至香港獨立公投,而是就政府提出的路線圖是否符合《基本法》進行公投。《基本 法》規定要達致雙普選的目標,而《基本法》確認的兩個國際人權合約中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 25條訂明「普及而平等」的選舉,須使每一個公民都有平等的選舉權和被選權;公約的第二條訂明所有公民不分種族、宗教、財產、政治及其他見解,享有公約的 一切平等權利。倘若未有普選,公約中有關選舉的規定尚勉強可以豁免。現有了 17、 20普選,而政府政改方案所提供的普選路線圖卻違背《基本法》的上述原則。這就需要香港人作一次大規模的「護法」行動。公投不是偏離《基本法》,而是要確 認《基本法》的原則。
其三,聚焦公投的總辭、補選應怎樣推行?
變相公投是極為莊嚴的事,所有關心政制前景的人士,都應積極參與,長期為香港爭民主的鬥士,更應排除個人與政黨的政治利益考慮,聚焦民主與公投。
五位總辭議員,和五位將參與補選的人士,都是在這個關鍵時刻願意作出犧牲的民主典範。因此,筆者呼籲,五區總辭須包括泛民三大黨的主席,即何俊仁、余若薇、黃毓民,他們須以自己的典範,表示願為民主作奉獻與犧牲。其他如民協馮檢基願參與,也應歡迎。

參與補選的五位,筆者籲請已退出議會的 民主派元老再投身參選,包括兩位《基本法》起草委員、民主黨創黨元老李柱銘、司徒華,被譽為「香港良心」的陳方安生,也包括自由黨創黨主席李鵬飛。既然建 制派已退出議會的陳婉嫻都可能參選,泛民中已退出議會的人士也不必太執着,何況參選的目的不是要重返議會。
五位辭職的議員,不是真退,只是暫時退出議會兩年, 2012年一定挾更大的民主聲望重來。五位參選的人士,也不是真的要做議員,他們可明確承諾,在玉成這個公投大業後, 2012年必全身而退。
十人組成鋼鐵團隊,可發表宣言,可共同出席在每一個選區舉行的造勢大會。他們的宣言,盼能像馬丁.路德.金的講話一樣,喚醒已因彈性疲乏而放棄追求民主的市民。鋼鐵團隊很可能掀起市民投票熱潮。筆者期待,這將拉高補選投票率,而鋼鐵團隊也會高票獲勝。
除非筆者的籲請太天真,否則這會是可令總辭公投逆轉勝之道。要相信鋼鐵團隊的號召力,和市民的醒覺。這是一場許勝不許敗的公投大戰。 1.5億公帑用於選舉,可能太多,但用於公投就算少了。
面對鋼鐵團隊,建制派的可能策略是不派人參選。那麼泛民就可以派五個小角色來陪跑。無論如何,一定要讓全港市民,有一個憑公投表達真普選意向的機

2009年11月24日 星期二

民主黨人的思路

民主黨能入立法會,是建基於支持民主的選民選進立法會。如何先生所言,五區總辭是變相公投,是看選民是否有在2012年爭取雙普選,選舉的結果事前當然不可測,正正就是要投票後才知道。建制派不想有變相公投,是怕民意真的想2012雙普選,沒法交待;民主黨不敢公投,也是怕輸,怕公投結果市民不支持雙普選,以前的成果一筆勾銷。怕投票的民主派,怕輸的民主派,不如當建制派好了,反正大家思路一樣。

如果五區投票結果泛民不能重返議會,說明香港人心變了,變了便是變了,不能掩耳盜鈴,活在自己編織的民主幻夢中,如果在去年立法會選舉你的政綱沒說支持2012雙普選,還說得過去,如有的話,即是說明爭取失敗,辭職是負責任的表現。待下次選舉用新的政綱讓市民選擇,不能帶一個虛假的民主光環,什麼都不做,因你叫民主黨就是民主,民建聯也有民主稱號,你們有什麼分别?

詹培忠一早看扁泛民不敢辭職,如今你真的甘於被人看扁?當年在97年6月30 日,民主派議員在立法會大樓告別選民,不參加臨時立法會,當時為什麼不說:「民主不倒退 議會不撤退」?第一屆立法會選舉,民主派議員能重返立法會,就因當時敢不入臨立會!今天,打著這樣的旗號,還能振振有詞,你不醜我也覺得醜。建制派的選票不因你不參加總辭而給你,民主派的選票必會失去,下屆選舉,你想在議會不撤退好像也不可能,但這等於是民主倒退嗎?

2009年11月23日 星期一

不濟的民主黨

很久沒談政治,但我們民主黨的表現,實在不濟,忍不住要寫一寫。

民主沒專利,泛民的定義是爭取2012雙普選,不爭的話,你和民建聯有什麼不同?好了,政府推出翻叮方案,2012雙普選無望,只是推骨牌,又有什麼用?少數派在不公平的點票制度下,仍死抱議會規則,乘乘的聽話,反不了也沒所謂,以做議員為己任。民主黨的議員又不是反對派,不制衡政府,不制衡建制派,你想當議員請不要叫自己民主派,騙我的選票,入民建聯、自由黨自有鐵票分配,你當議員不是我選你的目的,請放下民主招牌。口頭民主我也可以,憑什麼要我信你?

在目情情勢下,應像當年臨立會成立,全體民主派議員請辭,這樣來得轟轟烈烈,也不負民主派之名,現在五區總辭也拖泥帶水,請不要再自稱民主派。戀棧權位,為建制派、反對派所不恥,豬八戒照鏡,裏外不是人。

2009年11月20日 星期五

平淡

今天讀報,看見有人回憶五十年代生活的某一天,早上和女伴上學,温暖的陽光洒滿一身,美好的一天,順帶一提,英國國王在當天十時四十五分駕崩。

這便是常人的生活,日常的上學,天氣,有貼身的感受,歷史學家關注的事,讓事變為歷史再說吧。曾翻查廣島被原子彈襲擊後翌日的讀賣新聞,只在第一版中間有一則新聞淡淡的說廣島為不知名炸彈襲擊,戰爭期間,有炸彈、死人還是平常事,事後看的大事,發生時可能只被處理成小新聞。奧國大公遇刺成拉開第一次大戰的序幕,但在發生事件時,沒有人會預知第一次大戰會因此而起,只有歷史書才會覺得重要,只有事後才覺得重要。

歷史由英雄而寫,還是由凡人而寫,看你從那個角度看,大部份人都活在平凡的生活中,活著?生活?人為何而生,這問題太哲學,也沒有答案,到有頓悟時,恐怕己過了一生。

2009年11月17日 星期二

跑步

近期回家後的娛樂節目便是去跑步,十二個星期後,果然略有小成。

開始的時候,跑六公里,隔一天跑,感覺疲勞不能恢復,每次跑都覺得肌肉酸痛,其後由六公里加到八公里,後兩公里特別辛苦。過了個多月,左腳更感到痛,第二天走路都有問題,只好停一星期。

跑了兩個月,漸入佳境,十公里已不是問題,每公里能在五分鐘左右完成,天氣涼了,跑完十公里都不用喝水,隔一天基本完全恢復疲勞,晚上睡得很好(只是睡得不夠),2009年唯一的成就便是能跑十公里,此外一事無成,慚愧。

2009年11月4日 星期三

電影雙週

大學時,經常會看電影雙週,現在僅有的電影知識,就是那時積累回來的。時值香港新浪潮的時候,瘋刧、點指兵兵,譚家明、章國明,就是在這雜誌看到的名字。

今天,這些雜誌沒了,禮失求諸野,今天剛買了國內出的電影世界,印刷精美,文字奇多,但口味對不上,沒香港的特色,只是資料豐富,差了一點點。一個時代的結束,今天再也回不到從前,突然覺得有點慘。

剛有點懷舊情緒,電視又在放八十年代的電影《伊人再見》,看著倪淑君、陳勳奇,竟有錯覺回到大學時,還有于倩、金雷,簡值時回到少年時,一笑。

2009年11月2日 星期一

iPhone的勁敵

試用了HTC Hero一段時間,感覺和iPone各有千秋,過一段時間,可能兩者會平分秋色,iPhone不能有明顯優勢。Android作為開放的平台,各家可以開發自家產品,HTC、三星、Moterola 、Sony都有新機,多人開發,人多好辦事,蘋果孤家作戰,Google作為對手,不是好惹的,iPhone 沒了Google,會變成怎樣,難以預料,預期在此消彼長下,蘋果可能不能佔絕對優勢。

Android強項有open market,與 facebook及Twitter和google account在通訊錄的整合,電話的質素(Sony、三星等),能集各家所長圍剿iPhone,未來真的未知鹿死誰手。Android不只在Smartphone上通行,跟著會在Notebook上跑,在Netbook市場上預期又下一城,有時服了Google,同樣具點石成金之力。

iPhohe、Hero都是玩具,但這玩具日後將會影響大家的生活,不可小看它們影響力。

2009年11月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