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查看,眾說紛紜,我覺得較可信的是以下摘錄:
根據古伯丁男爵創立的奧運憲章,奧運的宗旨是「通過開展沒有任何形式的歧視﹐並按照奧林匹克精神﹐以相互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精神的體育活動來教育青年,從而為建立一個和平而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貢獻。」重在參與、不畏失敗的精神,這也是奧林匹克精神的重要內容。
奧 運會從一定意義上說是全世界不同文化匯集與展示的盛會,奧林匹克精神強調相互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對待,使人們擺脫各自的文化偏見,反對以種族、宗教、 政治、性別或其他理由對某個國家或個人的任何形式的歧視,以世界公民的博大胸懷,容忍、尊重、欣賞和借鑒別的文化,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和平、友好、寬容、共同進步、『更快、更高、更強』應是奧運的具體內容。重要的,奧運是體育活動,是全球盛事,有人的地方便有政治,奧運不涉政治是不可能的。但因奧運發生的事,和奧運本身是要分開的,奧運本身是運動會,理應是運動員的事,正如世界盃的主角是足球員,奧運會的主角應是運動員,最好詮釋奧運精神的,應是運動員本身。因此,運送火炬的人如果與體育沾不上邊,實在說不過去。
香港120人火炬手名單內,42人為運動員,其餘78人為各界代表,銀行界也有。如果霍英東先生在生,由他作火炬手,我絕無異議,但今天曾慶梓先生以74高齡,成為火炬手之一,實難叫人不覺得是分餅仔遊戲。奧運商業化、奧運分餅仔化,如果有幸成為火炬手還說很榮幸的,我說本來是的,但在香港,你傳的不是火炬,只是餅仔,由北大人分下來的餅仔,有何榮幸可言?
以前看圍城,錢鍾書說中國人很利害,外國的好東西來一件、毀一件,這句話,到今天仍有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