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偷片看
2009年12月31日 星期四
權力
十九世紀Lord Acton說過:「記住,當權力集中在某些人的手裏,那就通常會集中在擁有『社團思維』之人的手裏。歷史已證明,所月權力都會使人腐化,絕對權力只會使人絕對腐化。』還有,「大人物大部分都是壞蛋」。 (Great men are almost always bad men.)
基於這思維,權力要制約,人治不可信,三權分立,是沒效率,但也限制不會錯得離譜。極權統治、精英統治、民主政治都有成敗的可能,看著結果說那一個好,易有偏差。結果有時證明不了做法錯誤與否。古語有云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鋪路沒屍骸,以結果決定做法,是不是我應去殺人放火?
制度可能決定的是限制了結果的可變性。民主政治最終會變為平庸政治,天才是不能在民主政制發揮最大作用的。然而,精英或極權政治可能會有極端的結果,奇蹟地好、奇蹟地差,實為一體。中國在49年後的發展可能提供此佐證。以風險管理的角度來說,民主政治下,Variation較小,後果較易預測;極權政府variation較大,易有極端結果。那一種較好?看你的risk appetite 吧。我可是想風險小一點,因我只是平庸的人,無風無浪,有吃有住,夠了。
2009年12月30日 星期三
電腦復活
習慣了開一23寸mon,一部19寸mon,單mon很不習慣,iPhone要syn,android要syn,樣樣都要插在desk top上,機一死便麻煩了。人生有了依賴真的麻煩,修電腦又是極麻煩的事,什麼時候再進步點,不用東試西試,AB比較便萬幸了。
今天不要開心的太早,機再跑幾天才知道是否真正沒事,09年願望,10年願望,都是電腦平平安安,拜託。
2009年12月29日 星期二
2009年12月22日 星期二
Avatar
今天翹班去看了阿凡達,IMAX+3D,科技進步,實在令人嘆為觀止,差不多三個小時,一點不悶,大自然景色,弓箭對導彈的大戰,蔚為奇觀。
故事讓我想起環保,保護樹林之戰,有點像魔戒,又有點像子時候看的牛仔打紅番片。人類為了資源,侵入別人的家,以導彈摧毀別人的家園。別人反抗,硬說人是恐怖份子,以暴易暴,開始大屠殺,像不像牛仔打紅番?像不像有殊的反恐?
主角在人類時,是雙腿被打斷的軍人,一無所有,控制了avatar後,四肢健全,成了英勇的戰士,被選作救世主,受族長的女兒垂青,大有誘因不當人類,改當外星人,不全是正義感驅使。Second Life,人人都想,有得選,還是當凡人好。
單是3D效果,我還想多看一次。
2009年12月16日 星期三
2009年12月13日 星期日
2009年12月12日 星期六
香港奪得東亞運動會冠軍
是意外,但也有悲情。多年不振,次次包尾,今次總算像點樣子,中、日、韓不是強陣出擊,造就香港這次取得冠軍。不過不用開心,這只是一個無關重要的金牌,還是做回基本,打得好看一點,多點觀眾再說。
沒有基礎的金牌,只能是虛火,可一不可再。
2009年12月9日 星期三
2009年12月7日 星期一
回自己一年前給現在的我的一封信
今年又是要過五關、斬六將,做到抽筋,苦未盡,甘未來,未能相忘於江湖。存款跟去年水平差不多,吃還是要吃的,只願去年的願望,在明年達成。
附去年的信。
一年後的我:
你好,今天的我特別想寫一封信給你。一年後,恒指不知是幾點,我也不知你會經歷什麼事,但願今年平平安安,能好吃懶做,無風無險,碌碌無為渡過。不希望要用盡全力,過關斬將,苦盡甘來,“相忘於江湖”,no news is good news。不知明年的你讀信後,會否有同感。
另外,如你明年的存款比今年多,請吃一頓好的,慶祝慶祝,記著要邀請女兒,今天她說的。
今天的我上
2009年12月6日 星期日
2009年12月2日 星期三
2009年11月30日 星期一
2009年11月29日 星期日
2009年11月28日 星期六
2009年11月27日 星期五
2009年11月25日 星期三
公投的意義
蘋論:籲請泛民以鋼鐵團隊參與總辭公投
2009年11月25日五區總辭變相公投的焦點是公投,而不是補選。儘管名義上是五區總辭和補選,但實質上是公投。因此,不能以選舉工程的勝負角度去看這個行動,而應以公投成敗的角度去觀其意義與成效。
首先,為甚麼要進行這次公投?
一, 爭取實現真正普選,既是普世價值,又是香港市民逾二十年不斷致力的目標,現在已到了關鍵時刻。二,普選已不僅是理想,而且是現實的需要。近幾年政府施政頻 頻錯失,立法會振作乏力,其根源在於體制:行政長官的認受性太低,立法會對政府無力制衡,而立法會大部份功能組別議員表現差劣,卻能連選連任兼自動當選。 換言之,《中英聯合聲明》定下的「立法機關由選舉產生,行政機關對立法機關負責」這個體制未能建立。任由政府犯錯和任由議員差劣的體制若延續甚或擴大其弊 端,香港的政治、經濟、社會將會步向沉淪。因此,政治現實已到了不能不改變體制的時候了。三,中央已定下 17、 20的普選時間表,而政府的 2012政改諮詢則顯示,中央及港府擬想中的普選是假普選,不但擴大立會的功能組別,而且提高了特首候選人的提名門檻,政改諮詢提出的路線圖是一國兩制中 大陸那一制的路線圖,而不是香港這一制的真普選路線圖。面對假普選的設計,香港人不能不強烈表態。四,種種爭普選的行動,當然都有意義,但縱使一百萬人參 加元旦遊行,北京和港府仍可以說相對七百萬市民是少數。惟有公投才是最有力且無法扭曲的市民意向表達。
其次,變相公投是否符合「一國兩制」和基本法?
北 京反對《中英聯合聲明》進行公投,因為它認為香港人在中英交易中不應有角色;北京也反對將《基本法》交港人公投,因為它認為這是「一國」的主權。這些,我 們都不去質疑。但現時要進行的變相公投,不是就《聯合聲明》、《基本法》甚至香港獨立公投,而是就政府提出的路線圖是否符合《基本法》進行公投。《基本 法》規定要達致雙普選的目標,而《基本法》確認的兩個國際人權合約中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 25條訂明「普及而平等」的選舉,須使每一個公民都有平等的選舉權和被選權;公約的第二條訂明所有公民不分種族、宗教、財產、政治及其他見解,享有公約的 一切平等權利。倘若未有普選,公約中有關選舉的規定尚勉強可以豁免。現有了 17、 20普選,而政府政改方案所提供的普選路線圖卻違背《基本法》的上述原則。這就需要香港人作一次大規模的「護法」行動。公投不是偏離《基本法》,而是要確 認《基本法》的原則。
其三,聚焦公投的總辭、補選應怎樣推行?
變相公投是極為莊嚴的事,所有關心政制前景的人士,都應積極參與,長期為香港爭民主的鬥士,更應排除個人與政黨的政治利益考慮,聚焦民主與公投。
五位總辭議員,和五位將參與補選的人士,都是在這個關鍵時刻願意作出犧牲的民主典範。因此,筆者呼籲,五區總辭須包括泛民三大黨的主席,即何俊仁、余若薇、黃毓民,他們須以自己的典範,表示願為民主作奉獻與犧牲。其他如民協馮檢基願參與,也應歡迎。
五位辭職的議員,不是真退,只是暫時退出議會兩年, 2012年一定挾更大的民主聲望重來。五位參選的人士,也不是真的要做議員,他們可明確承諾,在玉成這個公投大業後, 2012年必全身而退。
十人組成鋼鐵團隊,可發表宣言,可共同出席在每一個選區舉行的造勢大會。他們的宣言,盼能像馬丁.路德.金的講話一樣,喚醒已因彈性疲乏而放棄追求民主的市民。鋼鐵團隊很可能掀起市民投票熱潮。筆者期待,這將拉高補選投票率,而鋼鐵團隊也會高票獲勝。
除非筆者的籲請太天真,否則這會是可令總辭公投逆轉勝之道。要相信鋼鐵團隊的號召力,和市民的醒覺。這是一場許勝不許敗的公投大戰。 1.5億公帑用於選舉,可能太多,但用於公投就算少了。
面對鋼鐵團隊,建制派的可能策略是不派人參選。那麼泛民就可以派五個小角色來陪跑。無論如何,一定要讓全港市民,有一個憑公投表達真普選意向的機會。
2009年11月24日 星期二
民主黨人的思路
如果五區投票結果泛民不能重返議會,說明香港人心變了,變了便是變了,不能掩耳盜鈴,活在自己編織的民主幻夢中,如果在去年立法會選舉你的政綱沒說支持2012雙普選,還說得過去,如有的話,即是說明爭取失敗,辭職是負責任的表現。待下次選舉用新的政綱讓市民選擇,不能帶一個虛假的民主光環,什麼都不做,因你叫民主黨就是民主,民建聯也有民主稱號,你們有什麼分别?
詹培忠一早看扁泛民不敢辭職,如今你真的甘於被人看扁?當年在97年6月30 日,民主派議員在立法會大樓告別選民,不參加臨時立法會,當時為什麼不說:「民主不倒退 議會不撤退」?第一屆立法會選舉,民主派議員能重返立法會,就因當時敢不入臨立會!今天,打著這樣的旗號,還能振振有詞,你不醜我也覺得醜。建制派的選票不因你不參加總辭而給你,民主派的選票必會失去,下屆選舉,你想在議會不撤退好像也不可能,但這等於是民主倒退嗎?
2009年11月23日 星期一
不濟的民主黨
民主沒專利,泛民的定義是爭取2012雙普選,不爭的話,你和民建聯有什麼不同?好了,政府推出翻叮方案,2012雙普選無望,只是推骨牌,又有什麼用?少數派在不公平的點票制度下,仍死抱議會規則,乘乘的聽話,反不了也沒所謂,以做議員為己任。民主黨的議員又不是反對派,不制衡政府,不制衡建制派,你想當議員請不要叫自己民主派,騙我的選票,入民建聯、自由黨自有鐵票分配,你當議員不是我選你的目的,請放下民主招牌。口頭民主我也可以,憑什麼要我信你?
在目情情勢下,應像當年臨立會成立,全體民主派議員請辭,這樣來得轟轟烈烈,也不負民主派之名,現在五區總辭也拖泥帶水,請不要再自稱民主派。戀棧權位,為建制派、反對派所不恥,豬八戒照鏡,裏外不是人。
2009年11月20日 星期五
平淡
這便是常人的生活,日常的上學,天氣,有貼身的感受,歷史學家關注的事,讓事變為歷史再說吧。曾翻查廣島被原子彈襲擊後翌日的讀賣新聞,只在第一版中間有一則新聞淡淡的說廣島為不知名炸彈襲擊,戰爭期間,有炸彈、死人還是平常事,事後看的大事,發生時可能只被處理成小新聞。奧國大公遇刺成拉開第一次大戰的序幕,但在發生事件時,沒有人會預知第一次大戰會因此而起,只有歷史書才會覺得重要,只有事後才覺得重要。
歷史由英雄而寫,還是由凡人而寫,看你從那個角度看,大部份人都活在平凡的生活中,活著?生活?人為何而生,這問題太哲學,也沒有答案,到有頓悟時,恐怕己過了一生。
2009年11月17日 星期二
2009年11月12日 星期四
2009年11月4日 星期三
2009年11月2日 星期一
iPhone的勁敵
Android強項有open market,與 facebook及Twitter和google account在通訊錄的整合,電話的質素(Sony、三星等),能集各家所長圍剿iPhone,未來真的未知鹿死誰手。Android不只在Smartphone上通行,跟著會在Notebook上跑,在Netbook市場上預期又下一城,有時服了Google,同樣具點石成金之力。
iPhohe、Hero都是玩具,但這玩具日後將會影響大家的生活,不可小看它們影響力。
2009年11月1日 星期日
2009年10月31日 星期六
2009年10月29日 星期四
2009年10月28日 星期三
2009年10月20日 星期二
2009年10月16日 星期五
2009年10月14日 星期三
2009年10月13日 星期二
2009年10月12日 星期一
2009年10月7日 星期三
2009年10月5日 星期一
我看《風聲》

馮小剛監製的作品,中國式的商業片。
中國片製作是進步了,片頭有大片格局,說是特務片,酷刑作包裝,但我看這是推理片,密室中,關著五個人,玩誰是特務,等於是日本推理小說中誰是兇手,要觀眾猜誰是真的的老鬼,當中賣弄李冰冰的所謂全祼,純是商業的噱頭,是進步了,也是退步了。
眾人中我獨愛蘇有朋,忘我演出,不再是偶像派。以推理片而言,有犯駁之處。敵方屢破密電,不用查也知道密電組有問題,棋豎五個疑犯可以死四個,查來做什麼?人性刻劃不足,浪費了五個演員的演技。查實在這佈局下,理論上可盡顯人性。但現時只顯露了黨性,在民族大義下,英勇的共產黨員犧牲了,為國捐軀,我不如看紅燈記,我麻木了,一點也不覺感動。在中國電檢制度下,看商業片絶對不爽。
周迅外型討好,不過演有著畫皮的影子。李冰冰也不錯,所謂祼露一場戲是多餘的,也沒什麼可以看,插入片中純是為了銷路,但又不著邊際。片看完,結局在中場也猜到,片尾一輪解畫,多了,有膽的話一個鏡頭交待了,留下餘韻,可比什麼都說破更好。對商業片,但求包裝精緻,也沒什麼苛求了。
2009年10月1日 星期四
2009年9月21日 星期一
2009年9月20日 星期日
2009年9月16日 星期三
嬰兒潮
我理解的這一代,應是現在四十五至六十五的一群人,看到粵劇的流行,見證八十年代在MP3出現前賣唱片的盛況,六十年代嬉皮士、七十年代男人長髮,九十年代互聯網興起,廿一世紀Handheld Device的熱潮,直比廿十世紀初飛機的發明、汽車分期付款、電視的出現,都是改變人的生活模式的劃時代創舉,資訊越流越快,新事物越來越多,年齡變了負累,分分鐘跟不上科技轉變,活得又像是方便,又像是累,矛盾。
世間在變,惟人心不變,色相均為外物,科技發達,你有時間看看自己的內心,知道自己要什麼嗎?
2009年9月14日 星期一
下一次金融危機的成因
其實都是新瓶舊酒,金錢遊戲,每次資產泡沫的原因。
第一次买房时,虽然我有能力一次性付清全款,但我还是不愿意那么多的现金被房子压死。那时,正流行“零首付”,于是,我一分钱没花,贷款18万买了房(贷款期限为一年)。
一年期满,要还房款和利息了。也不知道是我幸运呢?还是我倒霉!那时,我的资金被一笔业务占用了。为了业务,我不仅还不起房款不说,还得另外新增贷 款。迫不得已,我找老关系——银行的信贷部经理沟兑。当我吞吞吐吐的把“延期还房款并另外新增贷款”的要求说出来后,没想到,信贷经理却诡秘的一笑,非常 爽快的答应了。
信贷经理给我出的主意很简单:让我老婆,以两倍的价格,贷款买我的房子,贷款期限也是一年。
我后来的买房经历都与此类似,也就是:坚决的不掏一分钱,全部用银行的贷款买房子;然后,如果遇见不明真象的投资者(说是投资者,其实是傻帽)买房,那就高价卖给他。如果一直没有投资者买房,那就不断的把自己的房子加价转贷给自己,不断的用银行的钱来还银行的债。
并且,我是开典当行的,与银行的关系是一般人无法比的。一般老百姓买房,大都选择20年按揭,而我买房从来都是只贷款一年,到期了才还本金和利息。这样操作,不用交月供。而贷款到期后,我只须做做“纸面文章”转贷款一下。实际上,我一分钱也不用掏。
房子修好后,开发商在正式开盘前,通常要举行一个“内部认购会”。这个内部认购,其实就是开发商召集公司内部员工和一些象我这样的、相熟的炒房客(或者 干脆是一些从招聘会上收集的、众多的、应聘者的“身份证复印件”),以这些人的名义来买房子,全部用银行贷款来买。这,就是所谓的“开发商囤房”。
并且,此次交易上报给银行的交易价,必须比实际的内部交易价提高30%。为什么?因为贷款买房要首付两成啊!举个例子,如果你想收回100万,那你就 必须以130万的房价向银行贷款。这样,银行给你的钱就是:130万×0.8=104万;你实际装进口袋的钱就是:104万—4万(给相关银行人员的“好 处费”)=100万。
就这样,通过开盘前的内部认购,开发商其实已经成功的全部收回了投资,把所有的风险转给了银行。到这时,开发商才会开始打广告卖房子,并归还“买地的银行贷款”和“修房子的建筑商垫资”。
后面的操作方法,其实与我炒房的方法是一样的,也就是:“如果遇见不明真象的投资者(说是投资者,其实是傻帽)买房,那就高价卖给他;如果一直没有投资者买房,那就不断的把自己的房子加价转贷给自己,不断的用银行的钱来还银行的债。”
不过,由于已经收回了按揭贷款的首付款,所以后面的操作并不需要每一次都加价30%,只需按着楼市房价本来的上涨幅度加价就可以了(即每年上涨14%左右)。
什么?万一房价上涨幅度不足于支付贷款利息怎么办?笑话,你什么时候看见过中国楼市的房价上涨幅度低于当年的贷款利息了?
明白了吧!这,就是中国楼市的房价只能上涨不能下跌;并且,房价的上涨幅度还不能低于当年贷款利息的真正原因!!
想想就觉得可笑,居然有学者说,“建筑成本和地价的不断上涨,是房价飞涨的原因。”这简直是扯蛋!其实,“金融成本”才是房价构成的大头,至少要占目前房价的50%。
以上海倒塌的莲花河畔景苑为例。网上公布,其楼面价格不到604元/平方米,建筑成本也不到1300元/平方米(其实,网上公布的建筑成本并不准确。 市法院电梯公寓的建筑质量总该比它好吧,建筑成本也没有超过1000元/平方米)这么便宜的房子,开发商为什么非得要把它卖到14000元/平方米呢?卖 低一点、少赚一点不行吗?答案是不行的。原因很简单,“金融游戏”是有成本的,每这样操作一次,房子就必须加价一次。只有不断的加价,上述操作才有生存的 空间。所以,莲花河畔景苑前年卖7000元/平方米,去年卖10000元/平方米,今年就得非要卖14000元/平方米。俗话说“豆腐盘成了肉价钱”。 这,就是“金融游戏”的代价!
有句话道出了目前中国楼市的实情,“房子是用来炒的,不是用来住的;商品房是卖给银行的,不是卖给老百姓的。”
请你想一想,现在的楼市,房价明明已经远远的超过了老百姓的实际购买能力(也就意味着房子永远卖不出去),为什么房价还会不断的上涨呢?并且,还要“量、价齐涨”呢?原因何在?正在于此!
原因在于,银行内部人员与开发商其实是狼狈为奸的同伙。参与这项操作的某些银行内部人员决不是希望通过购房者支付贷款利息为银行赚钱,坦白地说,他们是 在参与分赃——他们与开发商一起盗取不义之财,将风险转嫁给国家银行,而买单的是真实的购房者。一旦真实的购房者无法买下这个巨单,银行就出现危机。
这时候,买单的就是全国人民了,国家必须银行注资,消除烂帐。国家的钱哪里来?印钞票!结果是什么?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老百性的钱不值钱了,或者说 老百姓的钱被抢了,被谁抢了?被国家抢去堵漏了,堵开发商和银行某些蛀出来的大洞。这个洞如此之大,堵住了也是一个丑陋的疤,而疼的永远是百姓。
所以我会说——房地产业已经成为相关单位、相关部门团结起来瓜分国家金钱(其实是老百姓的存款)的道具。
违规又有什么大不了的?银行官员们不怕啊!只要表面的纸上手续完备了,我就没有了责任。即使按揭贷款是假的,又有什么关系?况且银行有国家这个后台, 就是亏了也不怕,反正银行的官员们现在挣了钱就行。至于银行以后不行了,自然有国家来管,况且那是下届银行官员的事情。难怪中国银行的坏账率居然在40% 以上!原来,在中国,最大的腐败在银行!!
如果是普遍现象,为何还没有开发商被收楼呢?
原因有许多,简单的有:
1、你不关心房地产界的新闻。比如“曲沪平案”,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陆家嘴支行就收了楼,不得不成为了“房东”;
2、由于开发商在银行内部的同伙,掩护工作做的好的缘故,案子没暴。
掩护工作怎么做?很简单——只要一近债务偿还期,开发商就会和“银行内部的同伙”们一起,把房子又一次加价卖给(转按揭)其它的“身份证复印件”(其实,房子依然在开发商手里)。这样操作,开发商永远不会被收楼。
虽然这样操作,房价会不断的上涨,并很快的远远超过老百姓的实际承受能力(也就意味着房子永远卖不出去)。但是,这样的操作,如果只从官样程序上来 看、只从表面的纸上手续来看的话,它是永远合法的。这就是银行官员们敢于给开发商打掩护的原因——因为以目前的银行制度来说,只要表面的纸上手续完备了, 银行的官员就没有了责任。
2009年9月8日 星期二
2009年9月3日 星期四
2009年9月2日 星期三
2009年8月31日 星期一
常人
Accumulator是升市的產品,看準人們貪小便宜的心理,所謂折扣買股票,市一上又可以免除以後買股票的責任,也是刀仔鋸大樹的一種,用plain English,華爾街這樣描述:
Accumulators oblige investors to buy shares at a fixed price - usually a discount to prevailing market rates - at regular intervals. If the stock's market price continues to gain, investors can pocket a hefty return, usually, the contracts include a kick-out feature that causes the contract to expire if shares rise above a certain level.
But the potential for easy money carries big risk. Losses when share prices fall are unlimited for the duration of the contract.
Payoff不平衡是這類產品的最大特色,投資大忌是贏粒糖,輸間廠,一旦簽了合同,投資者的宿命便是這樣,還要中間不能脫手,這樣的話,不如用Margin少股票,風險大但你會知道自己冒什麼風險。
過去一年眾人垢病投資產品,利之所在,它們又回來了,而且不用以新的形式。時代轉變,惟人性不變,貪婪與恐懼主宰了投資市場,亦說明為什明知輸的機會大,仍有人前赴後繼的湧入賭場。如功夫中的火雲邪神所言,天下武功,無堅不破,唯快不破,賣投資產品,是唯貪不破,你我是常人,都是躲不過。
2009年8月27日 星期四
2009年8月26日 星期三
跑步
Apple已推出兩年多的Nike+ipod kit,上星期日才第一次用,登入Nike的網站,原來很多人已參加了,裏面有一個training function,我選了在十二星期跑十公里的訓練計劃,一星期起碼跑三次,第一星期分三次要跑十八公里,現在己跑了十公里,星期四還要跑八公里,便完成這星期的量,感覺還不錯,有了指標,比較起勁,算是平凡日子的一些點綴。有些事只要有一點激勵,做起來完全不同,花了錢買kit,好像也有點用。
Nike+iPod+running便創造了一個商機,美國人的生意頭腦好像不能不佩服。
2009年8月21日 星期五
包容
回歸後十年,香港在這方面日漸倒退,一點出軌的東西也接受不了,事事泛道德主義。水至清則無魚,事物有其利必有其害,如開放報禁必有新聞炒作,為避免新聞炒作是否要取銷新聞自由?不然會教壞細路。凡事必有代價,為了這代價什麼到不要,細路沒教壞但可能會走到極權社會去,和諧的代價可能會是社會不公,社會沒進步,實難兩存其美。
事情的因果關係不能看表面,所謂地獄之路由善心鋪成便是這意思,愛你變成害你,例子比比皆是,逼子女全天補習便是一例。不管如何,多點包容,是好事。
2009年8月19日 星期三
HKAS39
市價出賬理念上沒問題,但問題是如何定市價。流通性高的市場,如外匯、股票,當然容易找到市價;但實際上大部份金融工具是找不到市價的,多數要mark to model,當市價出賬遇上金融風暴時,便發生去年的情況;當好市時,又因equity增加,可以多做生意,即做成好市擴張,壞市收縮,做成更大波動,當危機發生便如雪球越滾越大,一發不可收拾。
今年IFRS提出修改IAS39,簡化程序,沒有了AFS,只有accrued basis及Fair Value,簡單得多,普通的債券(Basis Loan Feature)都可用accrued basis出賬,又不須持有至到期,對投資普通債券的銀行來說可能是好事,其他結構性債券都要用市價出賬,以後銀行買這種債券都會三思而後行,P/L頂得住的才可以持有,以後投資市場會另有一番景象。一些本地銀行以購入高風險債券來投高NII的做法不再有效,我覺得是好事,銀行不應再不務正業,靠高風險的債券來賺錢。
作為風險經理,須留意IAS39的改變,與時並進。
2009年8月17日 星期一
2009年8月16日 星期日
2009年8月12日 星期三
2009年8月5日 星期三
2009年8月4日 星期二
2009年7月27日 星期一
2009年7月25日 星期六
2009年7月22日 星期三
金融產品
一般小投資者都喜歡有折扣,比現會平的東西都會覺得有著數,就是這心理,許多投行就包裝產品讓客戶沽出期權,當然不是用市價沽出,讓客戶承擔未來的責任,往往就是一爆煲就會滿地屍骸那種,讓市場的systemic risk大增,做成金融動盪的原因也在此。
人皆曰華爾街大鱷貪婪,但現代人有否撫心自問,自己是不是也貪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廣東話有云,光棍佬敎仔,便宜莫貪,自己的決定,也不能全怪人。金融風暴每由貪字引來,而貪又是人性,即是說有人類存在便會有金融風暴,只要你是人類一份子,此生也躲不了這宿命。
2009年7月16日 星期四
2009年7月14日 星期二
日本和中國
然而,明治維新,相對於晚清慈禧時期,中國沒落,日本崛起。隨後的一百多年,中國陷入萬刧不復,日本經二戰原子彈襲擊,還能在廢堆中興起,八十年代經濟高峰,但奇怪九十年代後廿年經濟不景,至今仍未恢復。
中國自八十年代改革開放,經濟在經大躍進、文革折騰後,終走進上升軌,直到今天國力大振,中、日國勢逆轉,中國人真的站起來。遺憾的是中國貧富不均,先進的和落後的差十萬八千里,第一世界第三世界並存,一方面抬起頭,一方面仍在貧窮線掙扎,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仍是當今中國的寫照。
中國如再強大,亞洲會否盡入中國的版圖,至少在經濟上?
2009年7月12日 星期日
風雨後的風險管理
每次發生重大事件後,許多公司或整個行業都說會加強風險管理。但加強風險管理實際是什麼意思?說簡單一點,應該是以後不再冒過度風險,不過量投機,不再做導致損失發生的事。加強風險管理能否解決以後不再發生同樣的事?實際上不是風險管理的問題,是以後如何做生意的問題。要進取還是要保守,不應是發生問題後再改的問題,應是審時度勢管理層在未生事前預先決定的問題,說到底還是管理層質素,有事後才說加強風險管理,我也可當管理層。
以前看克魯明一本書,談到日本在十年前發生的錯誤,用了一個譬喻,司機開車撞倒了行人後,為了彌補錯誤,倒車輾過行人再回原位。現在企業是加強風險管理,怕的就是犯這錯誤,以前不管風險盲目擴張,現在加強風險管理什麼都不做,最後是雙重損失,什麼都做不好。
2009年7月8日 星期三
烏魯木齊
廿多年前的事,印象已模糊,只記得去吃了西餐,十八元左右,當時覺得貴。住的好像是烏魯木齊賓館,來去怱怱,異地風情還是留在心中。
昨晚看電視,現在的烏魯木齊和其他國內的大城市沒兩樣,但畫面是漢、維的沖突,民族之間的仇恨,竟版南方一家工廠挑起,還開始蔓延至全世界。資訊的發達、網絡的威力、SMS的力量,在現今社會不容忽視。但高科技包裝下,民族沖突的成因和幾百年前可能無分別,人性就是人性,不因穿上了西裝而變。
以下為摘至蘋果日報的事件發展摘要:
新疆騷亂事件
-觸發點-6月 26日韶關的港資旭日玩具廠,有維族員工涉強姦漢族女工,引起數千漢族工人毆打他們,雙方爆發衝突。事件造成兩名維人死亡, 100多人傷,當中大部份是維族工人
-事件經過-
7月 5日 下午 5時開始,大批維人陸續在烏魯木齊市中心聚集,上街示威,抗議維人在廣東韶關遭欺壓和長期受中共打壓;晚上 8時,參與示威的維人在街上打砸搶,並大肆破壞;官方稱事件有三名漢人死亡
7月 6日 官方宣佈死亡人數高達 156人, 828傷,並公佈騷亂片段,但世維大會指 150維人被殺, 900多人傷;喀什有 300多人示威
7月 7日 上午有 200多名維人在烏魯木齊示威,要求公安放人;同日下午,數千漢人組織自衞隊,持械上街示威,但遭解放軍施放催淚彈驅散;當局宣佈烏魯木齊晚上 9時到次日 8時宵禁
2009年6月29日 星期一
南京南京
好的是國產電影走向多元化,少了面譜,多了人性的描寫,少了點政治正確,反映的是人性,戰爭是悲劇,人性受踐踏。導演想拍的是中國版舒特拉名單,黑白攝影,花了心思鋪排,不算騸情,場面調導有水準,喜歡的是中國軍伏擊日軍的一段,音效也一流。
不喜歡的是導演陸川太想拍一部史詩式的電影,也有不合情理的地方,角川的心理描寫不足,未足以說明為什麼在最後會自殺。全片一半用日本兵的角度看南京,新鮮是新鮮,但未必能道出戰爭埋沒人性的一面,要描寫人性,仍未夠深刻。唐先生一角可堪玩味,為了家人,他出賣了躲在難民區的中國傷兵,然而日本兵還是殺了他的小女兒,擄去他的小妹,最後以自己的性命作救贖,這倒是頗為人性,為自己一家通敵,但還良知未泯,以自己的性命贖罪,可信,也是可悲。
南京一頁歷史,不易拍得好,不管如何,總比看葉問打日本人為佳。
2009年6月26日 星期五
2009年6月25日 星期四
迷失
附上歌詞:
就像那弓箭迷失了速度的追求
就像那流星尋找著墜落的方向
我奔跑在那寂寞的單行道
我對著茫茫的空間擁抱
沒有天 沒有地 沒有邊也沒有際
沒有愛 沒有情 沒有過去和憧憬
在夢與夢的邊緣裡 沒有開始也沒有結局
在冷與暖的城市裡 沒有絕對也沒有或許
單純的日子 你為何放棄
過去的朋友 你為何遠離
我奔跑在那寂寞的單行道
我對著茫茫的空間擁抱
沒有天 沒有地 有邊也沒有際
沒有愛 沒有情 沒有過去和憧憬
在夢與夢的邊緣裡 沒有開始也沒有結局
在冷與暖的城市裡 沒有絕對也沒有或許
沒有天 沒有地 有邊也沒有際
沒有愛 沒有情 沒有過去和憧憬
在夢與夢的邊緣裡 沒有開始也沒有結局
在冷與暖的城市裡 沒有絕對也沒有或許
單純的日子 你為何放棄
過去的朋友 你為何遠離
單純的日子 你為何放棄
過去的朋友 你為何遠離
你為何遠離
2009年6月23日 星期二
2009年6月21日 星期日
2009年6月18日 星期四
2009年6月17日 星期三
2009年6月15日 星期一
2009年6月14日 星期日
2009年6月12日 星期五
2009年6月10日 星期三
2009年6月9日 星期二
2009年6月6日 星期六
2009年6月5日 星期五
三年
左三年,右三年,一生不知有幾年,六四是否須平反並不重要,事情對錯自在人心,好在,歷史是人民寫的,公開說什麼,不重要,敢說自己心裡話才是重要。六四不平反,也減低不了八九民運的重要性,最可惜是中國失去一個重要的契機,一個可以扭轉中國人道德墜落的契機。自六四後,中國人全國看錢看,一九八四小說的世界在中國慢慢形成,去他的理想,去他的民主,老子有錢便有了世界,社會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了,人心呢?
俱往矣,我期待下一個契機出現,只是不知是何時。
2009年6月4日 星期四
2009年6月3日 星期三
2009年6月1日 星期一
2009年5月29日 星期五
2009年5月27日 星期三
明朝
1995年到北京,買了一本明朝十六帝來看,看了明朝蠟像館(是不是已倒閉了?),對土木堡一役印象深刻。去年看了正說明朝和張居正傳,今天在看明朝那事兒,都是一句話:精彩,今天只看到明英宗,還是明朝初年,七本書只看到第二本,有時間想快點看完,在此報告。
今人看明朝如是觀,未知後人看今朝又如何?
2009年5月26日 星期二
又談六四
其一:殺他二十萬,穩定二十年。六四是否達到此功效?
其二:天安門廣場沒死一人。未必是謊言,血洗京華,就是廣場沒死人。當年侯德建、劉曉波和戒嚴部隊談判,讓學生撒離,在廣場範圍,可能真沒死人,廣場外沒說。
其三:解放軍也有死傷。有些還死得很慘。有槍的死了,沒槍的死了,軍人死了、平民也死了。軍人死是殉國,平民死是活該,誰叫你動手?問題是誰先動手?軍人是否遭報復打死?為什麼平民百姓會打死軍人?
這些在廿年前提出來的話,都會閃閃縮縮。廿年後,拾人牙慧者,四十歲以上多為存心不良,廿歲左右者有無知的,也有為虎作倀的,我分不清,但願是年少無知,不然的話,我會說他們早熟,廿歲已懂走位,前途無可限量。
2009年5月23日 星期六
2009年5月22日 星期五
2009年5月19日 星期二
2009年5月14日 星期四
不要再鬧了
曾特首示範了一次失敗的表述,不說代表香港人還好,一說就麻煩,事後道歉也沒用,又會讓亞爺懷疑邊句真,大大失分。馬力上次說完要回廣州避難,曾先生是否要回家餵錦鯉避一避?好不容易在H1N1賺回來的民望如浮雲飛走了,跟著幾日大字標題,點向亞爺交代?
六四問題,附權勢者最好不提。六四?是不是玄武門之變?唐朝的事了,不談了。
後記:曾先生最後還是說,是別人誤解他,他不是這意思。又是鬥嗡的翻版。是你聽錯,不是他說錯。他說的不是他想說的,那麼以後他說的我信不信好?
2009年5月13日 星期三
2009年5月12日 星期二
2009年5月10日 星期日
六四情意結
小時候,在左派學校讀書,說愛國,不是今天民建聯可比。當時愛國要受歧視,被人看不起,做不了政府工,在社會是異類,是真正的左派,不是今天入建制派,名是愛國,實為依附權貴。曾憲梓唱沒有共產黨、沒有新中國,我只覺好笑。本來共產黨革的是這類人的命,這歌由他唱出來,不由得不笑。
對傳統左派的第次衝擊是打倒四人幫,以前大家信奉的一套,全被顛倒,開了許多人一手的玩笑。第二次衝擊,就是六四。四五天安門事件,沒動用解放軍,只用首都工人民兵,一晚清場。六四弄大了,領導不齊心,拖得太久,用軍隊清場,出動坦克車,跟著追捕學生,變成今天的禁忌,是不是領導水平的下降?共產政權的本性完全在六四事件暴露,從此,愛國就只是愛國,不會愛政權。今天中國國際地位、國力是得到提升,但六四仍在,始終一個結,單靠不提,讓年青人不知真相,用時間沖淡,真的可以讓人忘記六四嗎?
六四事件是複雜的,許多事還不是很清楚。但結論是很清楚的,無論怎說,這是政府欠人民的一次血案,如光州事件、二二八事件,無論過了幾年,平反是時間的事。
2009年5月5日 星期二
2009年5月4日 星期一
香港足球
七十年代是我能看到的香港足球黃金時期,據說三、四十年代更勁,李惠堂、包家平,南華、中華爭霸,中華連奪三屆冠軍,號稱亞洲足球王國。余生也晚,見識不到。七、八十年代,南精大戰,仇志強、張子岱、張子慧、何新華、胡國雄等人我倒看過,九十年代東方王朝是香港足球的迴光反照,自此日薄西山,於今半死不活,要重見昔日風光,我等有生之年看不到了。
人生如IRS,頂峰在中段,老去只能退隱,長江後浪推前浪,新陳代謝乃必然之景況。人生起了步,不能回頭,進場、退場,自有定時。以前聽葉振棠的歌,人生長跑,已經有感觸,今天再聽,別有一番滋味。
人生的起點彼此也一樣 哇哇一聲宣告就步
年青的光陰多少带些驕傲 自我在流露
人的一生多少快樂愁苦辛劳天天的奔向前路
人生的终点彼此也一樣力歇地停步
只要起点去到了就要起步 不管高山有幾高
一旦终点去到了就要止步 風光多美好 也不許依戀一切視作無
(Repeat)
人的一生多少快樂愁苦辛劳天天的奔向前路
人生的终点彼此也一样 力歇地停步
只要起点去到了就要起步 不管高山有幾高
一旦终点去到了就要止步 風光多美好 也不許依戀一切視作無
人的一生中好比踏上征途 一天一遲暮
2009年5月1日 星期五
2009年4月28日 星期二
2009年4月23日 星期四
2009年4月22日 星期三
2009年4月21日 星期二
中國人是需要管的
來生不做中國人的作者鐘祖康說過香港人有奴性,以前聽英國佬話,現在聽亞爺話,做反對派的少,做建制派的多,識事務者為俊傑,駡成龍的人,口中沒奴性,實質有沒有自己才知道。
摘錄一些鐘先生的說法,太過刺激,膽小勿看:
早前去了香港一趟﹐香港一直以來的少數人飽死﹐大多數人不是做死就是失業閒死的主奴式型態沒有絲毫起色。香港平民活得相當悲慘﹐一天工作10小時非常等閒﹐一周工作7天絕不罕見﹐所以﹐有工作做﹐絕不表示就比失業的幸福﹐其實是各有各慘﹐彼此間毫無值得對方羨慕之處。
滿城奴氣、小家子氣、邪氣、怨氣﹐此行對此感受至深。
2009年4月18日 星期六
2009年4月17日 星期五
2009年4月16日 星期四
2009年4月15日 星期三
2009年4月8日 星期三
2009年3月30日 星期一
2009年3月25日 星期三
2009年3月24日 星期二
活著
人怱怱來世上走一回,可以是觀光客,也可以人過留名,雁過留聲。人有本能,吃飯、生兒育女,有本能的驅使,也有酣靈性的追求。一句誤墮塵網中,說明人生在世,很容易迷失本性,在人海中浮沉,順著本能而生,只是活著。有理想的追求,以心靈快樂為目標,不隨波逐流,這又是另一番境界。但誰比誰活得有意義,像是白蟻問黃蟻誰的生活較好一樣,放在宇宙內是沒意義的,所謂五十步笑百步。但放到眼前,又誰都沒自己般有意義,畢竟世界是通過自己的感管感受的,沒有我對我來說世界也沒意義。
說來去說去,生命是自己的,只要自己好好把握,不枉來世上一次,已是對得起自己了。
2009年3月21日 星期六
2009年3月17日 星期二
2009年3月11日 星期三
2009年3月10日 星期二
2009年3月8日 星期日
一百萬零一夜
今天看了一百萬零一夜,孟買的發展,也是第三世界城市發展的典型,片中人個個能操純正英語,劇情發展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兩小時戲不會覺得悶,人物性格統一,母子、兄弟、青梅竹馬之情,貫穿了全片,以百萬富翁的問題為經,帶出一幕又一幕主角的經歷,編劇有心思,最後以bollywood式歌舞完場,提醒大家印度片的傳統。
百萬富翁在香港也引起熱潮,片中就由百萬富翁說起,一個問題、一段片斷,有一點點阿甘的影子,兩兄弟喪母後流浪的故事,母親死於宗教仇殺,兩兄弟要在垃圾堆覓食。中途被拐賣當乞丐,弟弟收留了父母雙亡的小女孩,哥哥一直不想讓她加入,只在弟弟堅持下一起流浪。在逃離人口販子的追捕時,哥哥放棄了小妹妹,成長後,哥哥成了黑幫份子,小女孩成為黑幫頭子情婦,弟弟知道她喜歡看百萬富翁,參加了比賽,取得一千萬,被主持人陷害,誣蔑他出術,逼供一夜,帶出了全川的故事。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以bollywood歌舞結束。故事是老套的,但很真實,反映了歷史和社會實況,窮人對幸福的追求,在底層中掙扎求存,調子絕不灰暗。
片中兄哥哥的角色藉得談談。他常揾弟弟笨,但不能不說他不愛弟弟,關鍵時都會幫弟弟,不惜賠上自己的性命,但同時不斷侵犯弟弟的愛人。這是不是人性的描寫?暫時還看不通。
2009年3月4日 星期三
2009年3月2日 星期一
風險管理真義
抄一段文字:
不管你的團隊有多大,你能做的還只是跑風險程式,編制風險報告,找出你覺得可能出錯的疑點。事實上,你的團隊越大,花在已知問題細節上的人力就愈多,能找到的新疑點就愈少。換句話說,能用白紙黑字來衡量的風險確實受到較佳的控制;但真正會出大麻煩的郤不在其中。真正的風險,永遠是你無法預見的。
知道的不是風險,不知道的才是風險,是不是風險不可管?我的看法不是這樣,應是知得越多,不可知的理論上會少一點。問題是,不知的事永遠比知道的多,知多一點點,幫不了多少忙,但要再知多一點點,花的氣力大得幾乎不可能,這是不是風險管理的宿命:註定失敗?
2009年2月26日 星期四
財政預算案
立法會多個派別的議員都譴責社民連三名議員,在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宣讀預算案期間,推跌曾俊華擺放講稿的座架,及企圖搶去講稿。民主黨主席何俊仁,不接受他們向曾俊華動粗,嚴重違反議事規則。民建聯的譚耀宗,就指行為不知所謂。無黨派的葉劉淑儀認為做法過分,主席應該更嚴厲執行議事規則。林健鋒、梁君彥和梁劉柔芬,指三人阻礙嚴肅的會議。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批評有關過激行為,破壞安寧,應受社會譴責。涉及的黃毓民、梁國雄、陳偉業被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勒令離場。會議一度中斷,曾俊華在復會後批評他們無聊、嘩眾取寵。政務司長唐英年亦深表遺憾,認為議員應該互相尊重、團結共渡難關。
2009年2月24日 星期二
2009年2月17日 星期二
2009年2月16日 星期一
2009年2月12日 星期四
2009年2月9日 星期一
外圓內方
所謂的圓,是指做人做事,圓滑通融
識時務,懂進退,謙虛謹慎,不鋒芒畢露
所謂的方,是指做人做事,有主張及原則
堅毅穩重,腳踏實地,意志堅定,不被他人左右
鄧小平做事綿裏藏針,周恩來也是箇中表表者。圓為包裝,圓潤貫通,能忍一時之氣;方是做人原則,亦為做人之根本,只方不圓、只圓不方,均難成大器。當日韓信忍胯下之辱,是為圓,能成多多益善的將軍,是其方的表現。但不能在富貴後功成身退,仍貪做王,是為不圓,未能知所進退,終惹殺身之禍。
今人做不成外圓內方,也萬不能外方內圓,即表面有骨氣,實為牆頭草,切戒。
2009年2月1日 星期日
ザ・マジックアワー Magic Hour


星期五買了三谷幸喜導演的《ザ・マジックアワー 》的DVD,即英文的Magic Hour,香港譯名是《黑幫有個荷里活》,是我繼1997年的《ラジオの時間》後,再一次看到導演的作品。
故事內容不多說了,全部可以在以上的link找到,戲中好玩的是主角對電影的執著,與我要成名有一些相像,劇情妙想天開,但又不失人情味。故事是不可能的,但有時也會另人忍俊不住,像港產片常玩的錯摸。如果這片由香港人來拍,如在狀態的徐克,肯定更瘋狂,但也會控制不住,由日本人拍,始終有板有眼,認真製作,對電影有熱誠的,必能明白導演想表達什麼。
像前作一樣,此片喜劇包裝,寫的是情和誠,特別一提市川崑也有客串一角,成了最後遺作。不多說,請看片。
2009年1月30日 星期五
長大
我覺得每人有選擇自己的方式生活,不涉他人(無論生理或心理上),真的沒人管你。但人活在世上,總會或多或少影響他人。走到街上,人人不認識你,但如你像流浪漢般,人人避之則吉,就是影響了他人,在這層面上不能我行我素。又人活在世間久了,責任越多,有了兒女,大的不吃小的也要吃,要負責任,人便不自由,有了工作,職場上對不同崗位的人有不同要求,就不能率性而為,過份自由,會影響自己,也影響他人。說到底,人長大,越多責任,越少自由,在這適應的過程,為之成長。不成長的話,可能不能溶入社會。不溶入社會可不可以?當然可以,不過你選了一條難行的路,怨不得人。
新年伊始,忽有此感觸,只感個人的自由日少,在世營營伇伇的時間日多,但眼前的選擇有限,只能愛目前擁有的,事非不失去不知珍惜。現實短期改變不了,但思想又是自由的,能有自由的心境,相對是幸福的。能不能有自由的心境,就要看自己的修為了。這是不是EQ的一種?
二零零九己丑年賀歲足球賽
2009年1月27日 星期二
重看敗家仔
八十年代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期,洪家班風華正茂,除主角元彪外,林正英、狄威、鐘發,洪金寶本人,都在盛年,片中闡述了詠春的真義,黃華寶、梁二娣教出了一代宗師梁贊。梁贊是敗家仔,倪飛也是敗家仔,一個是富商之子,有錢;一個是高幹子弟,有權。有錢的出錢問通別人敗給梁贊;有權的要暗殺真正的高手,免得傷了倪飛。片中有戲班禁忌,同記义燒,與洪金寶的戲班出身,黃炳耀的編劇功力,不無關係。說起黃炳耀,真是天妒英才,四十歲便死了,只能在逃學威龍看看善意的槍來緬懷他。
林正英演出精彩,洪金寶也不弱,同門師兄弟,代表詠春的陰陽,打詠春最似的還是林正英,元彪不大像,由林正英說出詠春的心法,不作第二人選。若林正英不是這樣短命,葉問的晚年是不是應由他來扮演?現在只能說一句可惜。
2009年1月25日 星期日
赤壁2
作為一部大片,赤壁1是鋪排,赤壁2是主題,大戰是在第二集發生,差不多有半個小時,之前有蔣幹傳書,孔明借箭,也有孔明測東風,枝葉比上集豐富。在片中劉備一眾除孔明外,全集都失蹤。劇情的加減也不算不合理,孫尚香總算沒嫁給劉備,反而作為胖豬愛上了飯桶;她在片中成了細作,但沒道理其他人會看不出來。此類犯駁的劇情也不少,小喬隻身赴曹營,一杯茶耽誤了曹操的發兵時間,失去西北風之利。個人認為曹操不會如此純情,只會和你喝茶,實際上軍情緊急,任你是大小二喬送上門,是我先把她們關起來打完仗再說,反正跑不了。
看赤壁不要駁古了,但求好看便算。戰爭場面算是精彩,有點魔戒的影子。最後曹操、周瑜和夏侯x(忘了)用劍互指,是吳宇森港產片用槍互指的古代版。火燒連環船一幕藉回票價,其他的當是送的好了。
2009年1月21日 星期三
第二波
資本主義社會只顧私利的模式能否自我完善,自我監管,答案可能是不能。但政府坐大後,官僚,無效率在以前的社會主義國家大家都看過了。看來又是卅年河東、卅年河西,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極端,左右左,世界就在左搖右擺中得到平衡。
以前有人說世事是以螺旋型前進的,每一次轉回來,其實已有提高,看來這說法有可能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