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趕著看了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電影。在又一城AMC,買了整行一個留空了的座位,電影放完,左右都沒人來,一個人獨佔一行座位看戲,也是有趣的經驗。電影基本忠於原著,作者細膩的心理描寫,導演表達了八至九成,明明看過原著,看著畫面也覺得感動,不同媒介有不同的感染力,可以令觀眾從不同角度感受同故事。
電影刪去了部份人物,便當店的老闆和老娘不見了,花岡靖子由打工變了老闆娘,石神的年紀由四十多變了三十八,這些還是次要,重要的是案發時間,由三月九日改為十二月一日,以聖誕節為背景,添加了原著所無的救贖意味。靖子和美里是石神哲哉的救贖;石神也是靖子和美里的救贖。天才的對決是石神和湯川學,石神作為一落魄的中學教員,在片中玩弄警方於股掌之間,完成內心對美的追求,尾段感情爆發,電影的感染力比小說強,但有關對數學的執著、石神的心理描寫,是小說寫得較透徹,文字和電影是不同媒體,各有所長是應該的。
2008年不是很好一年,但有一好電影作壓卷,也算是一好結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