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殿霞的離去,勾起了六、七十年代我的記憶。
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正是香港經濟準備起飛的年代,市民普遍生活艱苦,兒童、少年一大堆,每家起碼四、五個,父母都要工作,無暇照顧子女,現在常說的獨留兒童在家問題,當時比比皆是,還有街童問題,許多兒童在街上流連,是現在富裕一代無法想像的。
工業化的過程,也帶來大眾傳播的發展。真空管收音機是奢侈品,後來便有了原子粒收音機,造就商台的發展;有線的麗的呼聲只有富人才有,六七年無線開台便造成了電視的普及,歡樂今宵便成了當時時髦的節目,肥肥、梁醒波、鄭君綿、俞明...等等走入尋常百姓家,開啟了香港走向現代化的序幕。
時代發展可一不可再,以前的香港不能再找回來,過去的已過去,但今天實在又受著過去的影響,每人都要一步一步向前走,失去的,無論喜歡不喜歡,都會失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