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1日 星期三

泛民選戰失利

十一月十八日區議會選舉泛民派議員大敗,對香港民主進程無疑是一次挫敗,但同時也是好事,舊一輩民主大老仍抱舊思維,是時候退下來,讓新人上場了。

香港要談民主,先要想清楚要怎樣的民主,要民主來做什麽。以前的說法是民主拒共,這實際是得不到香港大多數人支持的。香港有錢人會支持建制,基層會受民族感情支配,把愛現政府等同愛國,較認同民建聯,工聯會的思維方式,中產者慢慢成了少數派(M型社會?)反共的人越來越少,持無所謂的態度,即所謂中間派越來越多,如果民主只等於普選的話,北京只會將成功爭取普選的功勞交得匯賢智庫等親建制派,不會給你泛民。

民建聯已不是以前的民建聯,已經滲入了以前民主派一些特質的建制派,所以不能用回以前的思維看他們。建制派的最大問題是他們不會在根本問題上與中央意見不同,在中央要收買人心的時候,他們當然要為民請命;在中央要硬的時候,他們也不會手軟,在議會沒有反對聲音,只追求和諧,失去了制衡的力量,不是好事。

話說回來,有了選舉制度,結果是一時的,但制度本身起了一個監督的作用,在位者不能亂來,選民有權用選票選擇,今天選錯也不代表永遠都錯。只怕是有一天有人要廢除選舉制度,又有人不問情由投票贊成,在要緊關頭出賣選民利益,才是選錯人的致命傷。

制度非常重要,公平的選舉制度更重要,保證有能者居之才是長治久安之道。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