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當日本經濟獨領風騷時,市上充斥日本第一,品質圈、Z theory,世人皆曰要學習日本,日本公司也到處收購,幾乎要買起美國,也買了不少藝術品,每日看新聞美國都要日本元升值,日本則說要刺激內需,不要依賴出口,87股災日本市也可要獨善其身,九十年代後,泡沫爆破,經濟衰退十多年,上述聲音逐漸消失。
代之而起的,是中國經濟起飛,人民幣要升值,中國也要刺激內需,股市暢旺,都處都談大陸的商機,中國公司也開始到處收購(最新傳要買皇蘇),國內大款比比皆是,大國崛起,真是現世中國人的驕傲。
然而,前車可鑑,日本、台灣之教訓就在眼前,中國的現實是只要經濟不能維持高速增長,政治上會受很大考驗,趙紫陽、胡耀邦的倒台,與當年的經濟也有很大關係。通脹往往就是一次經濟調整的先兆。中國現時所恃的,竟然是因為市場未開放,不會受到外國勢力衝擊,這是中國不走上日本和台灣舊路的防線。
這樣說來,換你是決策人,你開不開放市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