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3日 星期一

銀行

今天信報發了J.Bradford DeLong一篇文章《流動性問題衝擊金融界》。

文章裡提到,銀行從本質上說,是:

  1. 接受存款;
  2. 提供貸款;
  3. 向其存款者聲稱他們的錢(其債權)比其資產更具流動性;
  4. 目的獲取淨利息;
  5. 最終依然安然無事的機構

現在的問題是銀行所承諾流動性出現問題,受到質疑。現在的銀行提供客戶的不只是以往的存、貸服務,反而類似基金公司,售賣不同的結構產品,供客戶提機,由於產品結構複雜,中間可以大賺一筆,銀行不會是信譽的保證。

金融界的轉變,複雜的衍生工具,使大部份參予者都在買賣一些自己也不知是什麼的東西,你不賣又可能即時趕不上別人的業績,只好放下身段,賣了再說,這做法孕育了以後的危機,爛攤子可能要由政府收拾,道德風險日趨嚴重,但這如一列高速行進的火車,市場生態形成後,沒人可以阻擋,直至車毀人亡為至。這是人類的宿命,金融市場如此,全球暖化問題也是如此。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