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30日 星期三

法與事件-2

法國興業銀行Delta One發生的事,華爾街日報有詳盡報導,如果事情如其所說一樣的話,銀行所犯的都是基本錯誤,本來就不應該發生。綜合各方報導,撮要犯案手法如下:

  1. 輸入假遠期交易到交易系統,隱藏真實持盤的風險;
  2. 偽造假的交易證據,欺騙結算人員;
  3. 利用別人密碼,在上級查盤時取銷交易,事後再補入;

總的來說,作為風險管理原則,必須確保:
  • 所有交易都是真實的,經結算部核實交易對手;
  • 所有改單、取銷交易單必須有嚴格控制;
  • 電腦密碼不能交他人使用

以上所有都是簡單的原則,如果能嚴格遵守,事情便不會發生。不過,話說回來,我不相信事情會這樣簡單,可能會有高層串謀,是否猜錯,遲些便會知道。

高清世代

街上行人皆曰高清,電視動輒要四十吋,奈何客廳只得四十呎,在有限的空間裝入無限的影像,是否要跑到四維空間去?

有高清電視裝在家,是否看Now財經快訊也會真實點?看到跌市心也會實點?

2008年1月29日 星期二

公司annual dinner

昨天第一次參加公司的annul dinner,感覺還不錯,吃的看的和抽奬都沒話說,有同事說這是海派作風,我覺得這是公司形像,省不得。

轉眼一年過去,回看過去的日子,像風般逝去,過程還算順利,未來一年又是忙的日子。星期六再去參加總公司的謝年會,看看跟香港的有什么不同,再作比較。

2008年1月25日 星期五

法興事件

今日新聞,不用自己寫。

法國興業(Societe Generale)一名交易員,因涉嫌違規買賣期指,致令集團錄得金融史上最大宗交易虧損,涉及金額49億歐元(約557億港元)。
  法國第二大銀行法興證實,這位「魔鬼交易員」名為Jerome Kerviel,僅31歲,2000年入職法興巴黎專門程式交易及衍生工具小組Delta One,年薪不足10萬歐元(約114萬港元)。彭博引述法興外部發言人Yves Messarovitch表示:「Kerviel為人孤僻沉默。」
  Kerviel被指在2007年持續建立歐股期指淡倉,但甫踏入2008年,未知何故他突然轉持好倉,由於1月中起歐股市況急速惡化,Kerviel持倉終於爆煲,被法興內部揭發並即時斬倉,點算損失共49億歐元(約557億港元)。
  Kerviel的交易權限本來受特定交易限額制約,但他持續以虛假買賣,為即將到期的合約轉倉,結果令持倉價值「愈滾愈大」。
  Kerviel被停職查辦,集團4至5名高層亦被辭退,包括資產市場部主管Luc Francois。法興主席Daniel Bouton請辭,但被董事會挽留。
  1995年前霸菱駐新加坡交易員利森(Nick Leeson)因投資衍生工具失利,導致18億美元(約140億港元)虧損,霸菱因而倒閉。利森昨日向法新社透露對法興事件的看法:「這些事會經常發 生……碰巧我明天亦飛往巴黎,但有誰估到這次我跟太太去度假?我其實不予置評。」若以單一交易虧損金額計算,較2006年對冲基金  事件令市場再次質疑 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一直存在的漏洞,交易員的違規操作空間仍大。法國總統薩爾科齊認為是「欺詐」事件,不予置評。
  與此同時,法興亦宣布為美國樓市相關債務撇帳20.5億歐元(約233億港元),但預期2007年度集團仍錄得約6億至8億歐元盈利。而法興亦已委任 摩根士丹利及摩根大通安排供股,為集團臨時集資55億歐元(約625億港元),令集團的「Tier 1」資本充足率由6.7%回升至8%。
  法興昨日歐市早段停牌,並就事件緊急召開記者會。由於涉及巨額損失及供股,法興其後復牌逆市低開近4%,其後股價跌幅擴大至超過6%。

轉自:經濟日報 一月廿五日

如我沒估錯,最重要的控制點在於 unconfirmed trade,有出飛但找到交易對手確認,有時不是弄錯這麼簡單。改飛、cancel飛也要要嚴格控制之列。風險管理是很實在的東西,不只是數學模型。

2008年1月24日 星期四

紛亂的市場、紛亂的人心

2008年1月份股票市場果然精彩,上下動輒千點,好玩過海洋公園的過山車,也刺激過看Die Hard v.4,只是炒孖展的話隨時輸清光,沒實力的要倖存不是易事。

有一本李天命的書叫紛亂中的寧定,在市場中搏殺的人千祈要寧定,莫失分寸,投資/投機必須事先有周詳計劃,切勿即興,刀口沾血的玩意不是業餘者玩得起的,如做特務一樣,須有嚴格訓練,不然會落得《色|戒》中王佳芝的下場,又不是等錢開飯,犯不著。

2008年1月23日 星期三

減息救市

美國聯儲局星期二宣告減息四分之三厘,聯邦基金利率跌至三厘半,正式向可能來臨的全球經濟衰退宣戰。

中央銀行的策略,每次都是利用低息製造一個泡沫來挽救之前的泡沫,2000年科網股泡沫爆破,更大的樓市泡沫撐住;如今樓市泡沫爆破,又來減息,聯邦基金利率應在二厘半至三厘水平,甚至更低。股市的下滑,其實是意味通縮,但同時中國又輸出通漲,最後變成什麼樣子,真的不知道。

如今的減息,只能說明中央銀行已被華爾街大鱷挾持,炒低股票迫政府減息救市,行使免費的Put Option,代價由社會全體市民付出。平時遇賊打劫還可以報警;被這些大鱷打劫還要多謝他們,政府還要多番維持所謂工商界利益,作為一芥草民實在無奈。

2008年1月22日 星期二

黑色星期一

環球股市大跌,使投資市場一片愁雲慘霧,中資銀行更成重災區,跌幅達5%至8%,中銀更傳要見紅。市場無視工行和建行發出盈利預喜,要跌還是跌,如果說對目前的跌市感驚訝,不如說自去年八月始的升市不合理,港股從來就只應值二萬二千點左右,現在只是撥亂反正,還原基本因素,我反而覺得理所當然。

金融市場建基於信心,信用市場也是信心的表現,在次按問題影響下,全球營商的信心不足,股票市場有此反應不足為奇,有調整市場才能火鳳凰重生,沒有跌市也沒有下次的升市,人生起跌、市場起跌,宜以平常心對待,人開心與否,只在自己一念。

2008年1月21日 星期一

利大本無歸

風險管理的原則並不是深奧的數學理論,而是常識,或稱傳統智慧。

今天讀華爾街日報,看見美林和花旗銀行都說要回歸傳統的產品,不再獨沽一味Structure Finance,貸款後不再熱衷於賣給客戶,而是自己持有,業績在好的時候會是百分之十幾,差的時候是百份之幾,不追求首二十位,不再讓單一業務會將銀行全年的利潤輸掉。這些不是深奧的理論,人人都知道,但在好景時沒有人會記得這些戒條,你這樣做只會落後大市,被人譏為保守。只有在出事後才會回歸本位,然後隨經濟循環重複這故事。這是銀行的宿命,直至有一次大風潮,讓全球經濟受損才結束。

俗語有云:利大本無歸,當人們持股票或其他投資動輒在兩倍增長時,有沒有想到有一天會全軍盡墨?本也收不回?當發生時還會不會想起這句格言,下次投資會小心?

2008年1月18日 星期五

銀行的問題

近期林行止先生、債券大王Bill Gross都對銀行系統有所質疑,Bill Gross用連鎖信遊戲來形容銀行的Credit Transfer遊戲(如CDS、Structured Finance),銀行本來天生就是借短出長,資金檔期不可能匹配,所以要有Reserve以備不時之需,有事時用自己的儲備救自己。銀行的生命就是信用,所以銀行本來就應是保守的。但現代銀行家不是這樣,因為有英倫銀行、聯邦儲備銀行和ECB作為守護神,銀行有事有他們打救,為什麼還要有Reserve、為什麼還要保守?這就是道德風險。中央銀行都被這些金融怪獸脅持了,不救牠們經濟會受損,但政府能救多少次?資本主義可能就是毀在現代銀行手上。

不約而同,林行止先生在題為《金融市場盛衰與共 長袖善舞製造危機》一文也指出:

銀行大發其財的年頭,所有利潤歸股東及管理層所有,可是,當其經營失敗把股東資金輸個七七八八甚至輸清光禍延經濟時,則要由政府出手打救,即其負債成為社會的損失。...銀行出狀況,總體經濟受摧殘,整體社會受衝擊,政府若不以納稅人的錢注入(或收為國營),在一般人心目中,這樣的政府見死不救,太不負責任...政府只好有「危機必相救」。銀行家把經濟和市民當作「人質」,在大多數情形下,最後必能過關再做備受世人尊敬的銀行家!

林先生細數過去卅年美國銀行家為世界帶來的災難有:
  1. 七十年代的發展中國家債務危機;
  2. 八十年代的Savings and Loan危機;
  3. 九十年代的商業大廈危機;
  4. 目前的劣質物業按 揭證券化的次按風暴;

綜合來說,銀行對經濟的重要性使政府對他不能不管,但同時他們又是商業機構,要向股東交待,如果政府免費為股東提供put option,銀行怎能不去冒險?金融業在此情形下,會穩定才怪,不論管理層、員工、股東都在追求短期利益的前提下,沒有人會為銀行作長期打算,所有的監管措施都會有高明的手段來迴避,風險經理是化妝師、Structure Finance也是化妝,銀行就只是利用化妝來掩蓋自己追求短期利潤、充份利用put option來賺錢的本質,這是不是一種“騙”?我們發達的社會是不是就建基於“騙”當中?

2008年1月17日 星期四

補充資料

今天在信報又看見湯家樺先生談《法治、政治與功利主義》,忍不住又要抄一段:

法治之第一基本原則,不是盲目依從法律,否則所有極權國家都可被視為最尊重法律的國家。法治的根本精神,是透過一個獨立的司法體系,捍衛人權、保障憲法,以致一個公義社會。這就是法治(Rule of Law)和以法治國(Rule by Law)有天淵之別之處,僅次於以上的基本原則,另一重要元素是法治如何得到彰顯而不會受質疑。

法治的缺口在於人民的感覺,因此對法治的最大傷害,就是市民感覺法律不符合公義,法治的劊子手並非少數犯法的人,而是令市民對法治失去信心的當權者。

平時我不是湯先生的支持者,他對民主的觀點有時我不贊同,但他說法治(Rule of Law)有他的專業水平,非馬時亨局長、民建聯劉江華先生等人所及。

民主、自由、法治是現代文明社會的重要基石,都要基於天賦人權,不能抽空任一點無限擴大,另在維基百科抄下另一段文字,作為本Block的註腳:

法治原則要求法律對政府權力與對人民具有普遍拘束力,要求政府權力與人民共同尊重和遵守法律。因為如果不是透過民主機制所制定的法律,往往淪為政府權力對 人民的統治工具,不能有效拘束政府權力,這並不符合完整、正確的法治。因此民主也可說是是法治的必要前提實質內涵之一

因此以法而治(Rule by law)和法治(Rule of law)最大的區別,並不在於法律是否拘束人民,而是在於行政、立法、司法這些政府權力是否也和人民一樣,受到法律的拘束和控制。法治的內涵,與其說是要 求所有人民守法,毋寧更側重於法律對政府權力的控制和拘束,否則法治(Rule of law)即與以法而治(Rule by law)難以區分。

人要不惑除要到四十歲外,還是要多看點書。

2008年1月16日 星期三

危機處理與法治

今天信報有很多內容值得一讀,包括戴耀延介紹法治觀;在第36頁Gerard H. Seijts所述之領袖處理危機的六種要素,看完你會覺得六元是超值的。

摘要如下:
處理危機的六種要素為:

  1. 掌握先機
  2. 行事果斷
  3. 善於溝通
  4. 親力親為
  5. 連繫人心
  6. 敢於冒險

有關法治觀方面,法治可分四個層次:
  1. 有法可依
  2. 有法必依
  3. 以法限權
  4. 以法達義
現在許多建制派議員把法治說成是有法必依是錯的,這樣只能把法治變為統治者的統治工具,根本不是法治精神,法治最重要是以法達義,維持文明社會的核心價值。

詳細內容未能一一細表,只想再說一句所謂法治精神不可望文生義,必須花點時間去了解真正的內容,不然真的會受有心人誤導,許當權者為所欲為。

今天信報仍是僅存的有水平的報紙,幸福不是必然的,讀者必須珍惜。

2008年1月15日 星期二

風險經理備忘

作為風險經理,個人認為今年要留心的事如下:

  1. 美國經濟不是衰退便是放緩,利率必然下降,有利政府債券;
  2. 次按危機未完,下一個生事的會是credit card、auto loan及student loan,即所有ABS都可能出事;
  3. 美元不會太弱,金仍會強勢,亞洲貨幣看好,台灣應有較大的反彈;
  4. CDO、ABS不振、Credit Spread仍會拉濶,銀行業的好景不再,沒有easy money可賺;
  5. 如股票市場不如去年興旺,結構性產品的銷售會受影響
  6. 港元本年有受衝擊的機會

今年可能是回復傳統產品的一年,還是做按揭、中小企,少了IPO、Credit Derivative,可能對風險經理是好事。今年不會是平靜的一年,許多挑戰就在眼前,本人拭目以待。

動物農莊

昨天買到一本書,是中英對照的<動物農莊>,多年前我已經讀過,今天重讀,還是覺得很好看。書中有七戒,抄下來和大家分享:

The Seven Commandments

  1. Whatever goes upon two legs is an enemy.
  2. Whatever goes upon four legs, or has wings, is a friend.
  3. No animal shall wear clothes.
  4. No animal shall sleep in a bed.
  5. No animal shall drink alcohol.
  6. No animal shall kill any other animal.
  7. All animals are equal.

Four Legs Good, Two Legs Bad


人類的罪惡:
Man is the only creature that consumes without producing. He does not give milk, he does not lay eggs, he is too weak to pull the plough, he cannot run fast enough to catch rabbits. Yet he is lord of all the animals. He sets them to work, he gives back to them the bare minimum that will prevent them from starving, and the rest he keeps for himself.

很好的一本書,不看是閣下的損失。

2008年1月12日 星期六

2008年1月3日 詩詞解說-歐陽修-蝶戀花 節錄

蕭先生解說詩詞,精彩


蝶戀花---歐陽修

庭院深深深幾許 楊柳堆煙 廉幕無重數
玉勒雕鞍遊冶處 樓高不見章台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 門掩黃昏 無計留春住
淚眼問花花不語 亂紅飛過鞦韆去

2008年1月11日 星期五

好書介紹

今天到旺角樂文書店一遊,看見一本書叫《通識詞典》,驚為天書,只費四十九元半,即時據為己有,在乘車途中,學會了什麼是公民社會、民族主義、民粹主義、知識產權、後現代性、商品化、現代性、中產、公共領域等名詞,往後還會看本土文化、次文化等定義。如果各位有興趣此等常聽到但又不知是什麼的名詞,可以買書一看。

試抄其中一段:

創意的成果,應該是創作者的個人財產,即「知識產權」。

這個說法是執行TRIPs的主要理念,按這個說法的邏輯,是不是我對著大海撒一泡尿,讓我的尿灌注入大海,那麼整個大海就屬於我呢?

大家都知道答案必然是否定的。因為取決的重點並不在於我是否向大海撒了一泡尿,而在於大海本身屬於大眾。同理,任創作的「材料」如歷史、知識、社會文化等等,都是屬於大眾的資產,為何加進大眾湊合而成的「創意」的「作品」便絕對地視為創作者個人的財產?在這方面,上述理據難以自圓其說。

如果讀者對上述話題有興趣,此書不可不買。

2008年1月10日 星期四

電話

一般來說,如果有事求人,親身去是不是比打電話去有誠意?成功的機會更大?

然而,有沒有想過如果你親身約了一個朋友見面,不論是否相見歡,當他/她手機响,他一定會聽電話,跟著暢談,未必理會身邊的朋友。反過來,你去找一個朋友,如果你看見他在說電話,你會在旁邊等,不會打斷他。

為什麼一般人都以接電話為己任,反而忽視身邊的人,為什麼?

2008年1月9日 星期三

太陽底下無新事

科技一日千里,每天都有新的消費品出現,最近高清廣播換來人們對電視、機頂盒的關注,好像是新事物,却我令想起廿年前LD開始普及,許多家庭由18、20吋的電視轉到28-32吋的電視(還記得東芝火箭炮嗎),買LD機,家庭影院,什麼PAL、NTSC、VHS、BETA便是當時開始,沒記錯是87、88年的事;與今天的1080i、Blueray、HDDVD、LCD、Plasma是不是一樣?物品不同,情懷一樣。

以前讀日文書,提到64年東京奧運,當時日本掀起換彩色電視熱潮,口號是用彩色電視迎接奧運,今天2008年,北京奧運,口號是用高清迎接奧運,為什麼好像似曾相識?

2008年1月7日 星期一

SIV 的困境

大家都在談SIV,SIV廣意上是CDO的一種,原來的構思是利用一間Special Purchase Vchicle 持有AAA的優質債券,然後利用這些債券發行AAA的MTN或prime-1的CP(即所謂ABCP,Asset Back Commercial Paper),資產和負債的淨息差便可以歸 income note持有人所有。

為什麼持有AAA債券,同時發行AAA的債務會有錢賺?第一是利用長短期spread的差別,買的債券為五年,發行商業票據為三個月,假定五年的AAA spread為5 bp,三個月為1 bp,便可有4 bp賺。這些income note以前可以賺200多點子,其實來自槓桿,一般這些SIV有十多倍的槓桿效應,投入一元的income note,它會投資十二至十四元的債券,收益由上述的4點子變成4 x 12=48。其後,投資的債券不再純是AAA普通債,它會買AAA的CDO,AAA的ABS,所有槓桿的前提是SIV能借到錢。十多年來,這假定是事實,它真的能在MTN和ABCP市場取得平錢。一個次按危機,將ABCP市場完全抹掉,SIV不能借到錢,導致要變賣資產。儘管優質債券仍未有default,但在不流通的市況,資產變賣無門,資金又沒有著落,income note的價只能大跌,所謂NAV由年初的103跌到今天的25-55,水瓜打狗,mark to market血流成河。

由於問題主要來自SIV本身舉債能力問題,一般解決方法是income note 持有者實行Asset Switch,用note 換債,一元的note 換回十多元的債券,用自己的資金來融資;又或是發行者提供資金,income note 持有者雖換債券,再繼續持有。無論怎樣處理,都帶來一大堆會計及估值的問題尚待解決,本年第一"忙"便是這些。

2008年1月2日 星期三

開工大吉

新的一年又開始了,第一天最重要的是要想好今年要做什麼,每個月公開可以和人說要做件事,枱下做的又是什麼,每月有什麼進度,想少些也不行,想多了也不行,盡在不言中。

今年變數很多,台灣大選是重要的試題,如果台海不安,又選致資產價值暴跌,傳言若中國要打台灣,台方會發射導彈到上海、香港反制,到時是要逃命還是要做風險管理,有誰可以告訴我?

2008年1月1日 星期二

元旦

2008年的第一天,用跑步來開始。

十五度的氣溫,金黃色的太陽,交織成一個怡人的下午,正好用來跑步,千金難買,只能遇上。幾年前去意大利旅行,看著兩個人在下棋,當時想法,生活當如是,為什麼要營營役役,為生活這樣繁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