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對話:
“政府的預算案慷慨地減利得稅和差餉,但沒有顧及弱勢社群的艱難,尤其住在偏遠社區的失業和貧窮戶。...剛才湯家驊議員提及,民主和民生是不能分割,沒民主就沒公義,弱勢社群亦得不到照顧”
“今日的新議員,是昔日的舊高官。她對特區政府 提出批評,她還贊成說『沒民主,就沒民生』。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已表明會致力推進民主、發展經濟。但她既然說,沒民主就沒民生。記得她曾經在英國殖民統治之下,主持過經濟和福利方面的工作,除非她認為殖民統治就是民主,否則我不知道她當時所做的,到底是否民生的工作,還是官生的工作,或者不叫安生,是官生才對。她說在競選期間,知道了民間疾苦。原來除了忽然民主之外,還會有忽然民生的。”
第一段說的是,有民主才能保證有公義,而有公義才能保證弱勢社群的民生,因此民主能保證弱勢社群的民生。
第二段答的是,殖民統治不可能有民主,但一樣會做民生的工作,沒民主也可以有民生。推論是民主與民生無關。
我認為第二段答案不是回答第一段說話。如果要否定第一段的立論,一是反駁是否民主才能保證有公義,二是反駁是否有公義才能保證弱勢社群的民生,又或者民生是否就僅指弱勢社群的民生,其他的人不會理會,兩段中,民生一字是指不同的意思,其實是答非所問。
曾先生的回答流於人身攻擊,我對局長的水平感到失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