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9日 星期三

懷舊篇

昨天回顧那些年,今背一些和我同年代的人都會知道的名字,不知道的,恭喜你,你還是小朋友。

中僑國貨、美美童裝、車厘哥夫、中孚國貨、大大百貨、大元百貨、雲來茶樓、仙樂戲院、好世界戲院、樂聲、新聲戲院、黃金戲院、新舞台、大舞台、國泰戲院、明星戲院、英京戲院、利舞台、高陞戲院、普慶戲院、南華戲院、新華戲院、倫敦戲院、凱聲戲院、麗聲戲院、學生書店、多男茶樓、多喜茶樓、豐年樓、快樂戲院...

隨手寫來,不是戲院,便是茶樓,這便是我的前半生。

2 則留言:

  1. 還有旺角閙市中的域多利戲院,在新蒲崗專門放映二輪西片的麗宮戲院,在灣仔被人包了一年專門放映高檔電影的京都戲院呢。那些年,由孩提時代到大專生年代,在這些地方消磨了不知多少時光。第一次看到山口百惠的「伊豆舞娘」和黑澤明的「天國與地獄」,是在旺角的新華戲院周六早場,此時此刻仍能感受到當日觀影的震撼,大半生人的興趣就此奠基。

    回覆刪除
  2. Ming:
    還有,那些年在廣智戲院看[如來神掌];父親會在佐敦雲天茶樓供月餅會;母親會帶我們到巷仔吃一毫兩味的豬紅粥。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