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3日 星期四

Systemic risk

"Systemic risk"這名詞不好譯,有人譯作系統風險,不要查Wikipedia,它所說的Systemic risk不是我想說的,我說的是整個系統崩潰的風險,以下是抄自 Kaufman and E.Scott 所寫的"What Is Systemic Risk, and Do Bank Regulators Retard or Contribute to It?"中的定義:

Systemic risk refers to the risk of probatility of breakdowns in an entire system, as opposed to breakdowns in individual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is evidenced by comovements among most or all the parts.

昨晚貝南克論述為何要出手拯救Bear Stern時,指出此公司已面臨清盤,若不出手,任由其資產在市場拋售,必然導致資產價格下跌,市場信心盡失,其影響不用局限在金融界,還會損害實則經濟,貝南克所說的就是系統風險,這是中央銀行致力避免的事。權衡利害,這已不是道德風險問題,是危機管理問題,若發生幾間大銀行相繼倒閉事件,世界經濟便神仙難救,這不是高唱自由經濟能解決的。

個人看法,FAS133或IAS39也是這次危機的原因之一。以往許多資產以成本入賬,沒任何defaul 情形下,不會對當年的收入有壓力。在2005年後,無論你的資產是長期或短期投資,都要計市價,此規定看似公平,但問題是何謂市價?不是所有的金融資產都有第二市場,一旦要mark to market,什麼價都可能發生,當金融危機發生,本來可以持有的資產,可能因市場下跌而被迫出售,拋售時又進一步壓低同類債券的市價,又有更多人要拋售,做成惡性循環。

現在管銀理銀行的CEO都有羊群心態,股東都看眼前利益,香港的銀行在一年以前還在追逐極低spread的結構性債券,每人都知日後可能有問題,但今天每人都在做,又錄得高的淨利息收入,你不做便落後大市,現在齊吃苦菓,但若時光倒流,仍只能作此決定,似乎這是宿命,不以人的意志轉移。

1 則留言: